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SMZB (生命之饼) - SCREAM FOR LIFE

Don't stop! when you start screaming for the life is keeping on;
Don't stop! when you start screaming for the silent masses!
Scream for the life,
Scream for the right,
Scream for the truth and faith,
We never stop what we are fighting for,
We never stop singing!

Don't stop! when you start revolting for the life is keeping on;
Don't stop! when you start revolting for the silent masses!
Scream for the life,
Scream for the right,
Scream the truth and faith,
We never stop what we are fighting for,
We never stop singing!
当你开始呐喊就不要停止,因为这生活还在继续;
当你开始呐喊就不要停止,为了那沉默的大多数。

为了生命呐喊,为了权利呐喊,为了真实和信仰呐喊!
我们绝不会停止我们的战斗,我们绝不会停止去歌唱!

当你开始反抗就不要停止,因为这生活还在继续;
当你开始反抗就不要停止,为了那沉默的大多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OSPOG3Q478&feature=related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和諧號」撞死4示威者

天津取締三輪電單車 車主臥軌抗議


【明報專訊】天津市靜海縣前晚發生慘案,多名經營載客三輪電單車的車主不滿政府強行取締,圍堵縣委大樓,部分人闖入京滬高鐵線路攔截火車,被一列正由濟南開往北京的「和諧號」火車撞上,導致4死5傷。網上輿論既有人支持政府取締載客電單車,亦有人同情車主生活艱難,認為政府不應逼他們走上絕路。


官方新華社昨晚發稿稱,京滬鐵路靜海站前晚發生「人身傷亡事故」,指靜海縣部分非法經營的三輪電單車車主,不滿縣政府的取締措施,「非法推倒護網,推倒保安人員,闖入車站線路」,被一列由濟南開往北京的D38次列車「刮碰」,造成4死5傷。傷者情穩定,無生命危險。


圍堵縣府大樓 鐵路圍欄


靜海縣的載客三輪電單車在當地被稱為「三蹦子」,以鐵皮等物在車後搭成載客「棚」,安全性較差,且個別車主既無車牌,又無買保險,縣政府決定取締,但引發車主不滿。


互聯網消息稱,當晚有大批車主圍堵縣政府大樓,抗議縣政府的規定,雖有縣領導出來對話,但無結果。8時15分,約70名車主破壞鐵路圍欄,衝上鐵軌。有消息稱他們在飲酒後相約臥軌自殺,亦有消息稱他們是想攔截火車到北京上訪,不料駛來的是高速火車「和諧號」。有網友稱,4輛救護車到場,「碎肉一片,殘肢斷臂被醫院一趟一趟的抱走了,地上的血被撒了土,看不到了。」其中一名死者姓薛,是本地人。


新華社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批示,市長黃興國等官員到場處置,下令全力搶救傷者,並做好傷亡者家屬的安撫工作,同時加強鐵路沿線管理。


輿論有撐政府 有同情車主


天津「靜海交流論壇」及百度「靜海」貼吧的相關留言一律被刪除。有部分網友自稱曾目睹三輪電單車造成意外,支持政府取締;亦有留言稱,經營載客三輪電單車者多為中年失業工人,在抗爭期間在車身貼上「要吃飯,要生存」紙條,希望政府放他們一條生路。

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嚴櫻 - 五評六四謬論

五評六四謬論

六四死數人數眾數紛云,是否屠城仍然存疑?

不論是三個還是三千,殺人就是殺人,手無寸鐵的平民死於軍隊的砲火,證據確鑿,是一筆無可推卸的血債。糾纏於人數及屠城與否,掩飾不了六四的本質—中共以暴力血腥鎮壓民主運動。

六四當晚有軍隊被民眾殺害,足見運動實屬暴亂?

六四當晚,軍隊以遠超維持秩序所需的武力,驅散手無寸鐵的學生及平民。期間軍隊凡聞群眾叫嚣、凡見疑似挑釁行為就胡亂開鎗,死傷無數。面對一幫無視群眾生死,只知謹遵命令的殺人機器,情況已不再容許與平民百姓冷靜相待。生死尤關,平民當然絕對有權以暴力抗衡搶先使用暴力的政權。歸根究柢,軍民之死,罪在中共摒棄諒解、不願妥協,以最血腥、激進、嚴厲的手段,將事件發展推至萬劫不復的境地,最後迫使軍民在街頭生死相搏。罪魁禍手,始終是中共。

學生頑固不撒廣場,中共理應鎮壓?

一語貫之,殺害手無寸鐵的人民,是無可辯解的罪行。當中共認為學生不可理喻之時,請先反思一下,它何曾理解過人民的訴求,作過任何政策、體制的讓步?學生領袖領導不力,運動後期茫無方向,是學生欠缺周詳策略—但這些都是錯,不是罪。漫長僵持,中共領導層的頑固、私心、藐視民眾,同樣要負上責任。

六四事件,乃外國勢力串謀顛覆中共政權?

有人稱八九民運乃獲本港民主派及美國中情局財政支援,顛覆中共,一貫西方迫害中國之陰謀。本港民主派籌款募捐,是為靜坐學生購買賬蓬及日用品。每分每毫,均為香港人自發捐輸,以嚮應北京民運的民主訴求。支持學生繼續對中共作和平抗爭,對每一個真正關切中國命運的中國人而言,是一場義舉,是一場向政權發出警號,提醒其尊重民意的愛國行動,何錯之有? 中共不是救世主,憑什麼不容國人反抗?

至於外國勢力之介入,亦不就等於中共可以不分皂白、胡亂殺人。八九民運,絕大部分時間是和平進行﹔零星衝突,亦是源出民眾保護學生的心,不曾促成殺人搶掠的暴亂。軍隊六四當晚面對者,更非如西藏解放初期的武裝革命,絕無使用致命武力之理由。反之,直至最後一刻,國人對中共還是心存僥倖,祈望中共恍然大悟,從善如流。

將罪疚通通推在外圍勢力,不過是當權者將先發制人的鎮壓合理化。事件其實不致無可挽回﹔只是當權者因個人私心,將任何對立都看成生死存亡的鬥爭。殺人,也就變得順理成章、無可避免。

經濟繁榮,有賴六四屠城?

六四屠城與經濟繁榮,是否必然因果?有說屠城為中國來政治穩定,令改革得以繼續推展,成就今日的國富民強。然而,學生當年志在向中共要求民主自由、打倒貪污,不曾試圖推翻中共 。單見學生領袖跪諌人民大會堂、與領導層公開對話等舉動,尊卑仍在,足見學生始終承認中共乃中國的合法統治者,指望加快內部改革,並無改朝換代之心。

倘若當日鄧小平及保守派願意妥協讓步,牽頭改革權力分配及傳承機制,肅貪彰法、抑制通脹,中國未嘗不能安全過渡,提早解決不少財富不均、貪官隻手遮天的社會問題。惟既得利益者戀棧權力,不容體制受損,遂將民眾的和平訴求視作挑戰政權之陰謀。當權者妄將穩定既有權力架構,等同於穩定國家大局,亡黨必亡國,結果狗急跳牆,圖以武力一了百了,殺一儆百。

今日的所謂繁榮穩定,不過片面:內陸警民武力衝突,北京上訪者哀唬連連,僅冰山一角。現在的中國,不過是以一繡華裝蓋著一窩屍蟲。穩定繁榮,純用金錢高築而成。銀紙塞不盡悠悠眾口,隨時內部崩壞。

結論:中共不是什麼救世主,原罪深重,理當贖罪。

嚴櫻 人如落櫻 字字如雪
http://sakurayen.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html

Remarks: Greatest blog I've ever read...

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Discharge - State Violence, State Control

Kept in line with truncheons
Rifle butts and truncheons
This is state control, this is state control

State control, state control, this is state control

Beaten up behind closed doors
Cracked and bruised ribs, bloody mouth
Cracked and bruised skull, bloody mouth

State control, state control, this is state control

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無視小人

《醫.藥.人》 第 99 期
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小人深諳御人之術,行小人的行徑,本來真的不怕假,假的如何也真不來,怕的是真假分不清。沒有虛假就沒有真實,小人深知虛假不夠虛假,就會惹禍,裝着真誠順應,錯不了甚麼,真誠逆上,自己也倒楣!


知己知彼 小人大人
  小人知道,想富貴很簡單,一切從實際出發。
  借助在上位大人的權力打壓別人,實現自己的目的;借輿論來討上大人信任,上大人會上當。當上大人發難時,小人裝蒜認罪求自保;當群眾生起負面意見時,把責任推給別人,自己免禍,讓上大人對自己完全放心。
  小人會選擇保住根本,名譽對他沒意義!
  小人討好上大人,雖然會令群眾反感,但反感不會令小人有損失。群眾視道德高尚、剛正不阿為美德,但上大人卻以諂媚順應當作忠誠,若不順應上大人,上大人便不會信任你,那你便完了,因為這是根本。當你順應上大人,群眾便會覺得你不同路,就會反你,但反你頂多只會給你壞名譽,這點無所謂!因為小人深知,讓上大人高興,日子必定好過;但讓群眾高興,將會碰到更多困難,因為讓群眾高興,上大人反覺得你的名聲好,對你有顧忌!

知人者智 自勝者強
  被小人譭謗不爭辯,厭惡你的旁人便會減少,事實會慢慢冒出來;爭辯是非,只會愈描愈黑。受到寵信的小人,你別私下結黨與他作對,只讓群眾不滿意他,上大人便會對這人懷疑。上大人對誰印象不好,失寵的群眾很快也會替上大人毀了他!
  沒真本事的小人,沒必要給他意見來助他成長。該整的整,該毀的毀;攻擊小人,要推他進入兩難之地,在他為人羨慕之地裡找骨頭,群眾會嫉妒怨恨他,把他幹的壞事公諸於世,把說他的壞話散播出去,群眾會替你戮他的脊樑骨,重點是無人知道跟你有關。真真假假,誰也分辨不了,最後他的仇人也來為你整治他!
  別指望小人保護你。對小人來說,一切都是錢作祟,用得上的小人,跟他講交情也講錢,用小人治小人。小人被整了,整人的小人也知你厲害,他對你就要老實。你知實在,又會變化,並要克制自己,陰謀陽謀才能得逞。看細節,會掩飾就能迷惑別人,就可以少惹事,放心大膽幹,決策才能成功!
  別幹壞事,也別傻只幹好事,要是知道自己傻在哪裡,這樣就永遠不惹亂事,計策不會一條路走到盡頭,小人面前,做事更要留後路,說話留半句,心裡有火也要憋着,假裝畏懼;心裡滿是仇恨,也得藏着,假裝恭敬,小人也得上當!
  小人怕你比他狠,你比他更惡毒,他就怕、就信服。懾服他們深處的靈魂,甚麼時候都不改變。對付小人的智慧,在於觀察思考,權謀攻心,善於觀察的就能了解人;善於思考的才能理解人,了解就不會怕他們,理解就能控制他們,權謀手段隱蔽才會成功。事情沒必要,不讓小人都知道,該藏就藏,順應形勢才能成功,大鳴大放,只會失敗!暗地猜度、揣測,不為小人所知,小人對你的嫉恨就會消除!智慧別讓人看見,看見就會惹禍!

認清人心 君子胸襟
  用智慧來管理群眾,智慧枯竭時,群眾就背棄你。施仁義要適度不濫,也不為仁義所負累,尤其對小人,但有時好處也給你不喜歡的人,懲罰也給諂媚你的人,吃肉也挨板子,挨板子也嘗點肉!
  君子胸襟,小事糊塗,大事明白;小人考慮眼前事多,未來事少。只要掌握這些規律,製造些問題看反應,真誠、虛偽,君子小人,一目了然!認清人心,前途能富貴,禍事可免。結交各路朋友,留神消息反應,甚麼事瞞不了你的法眼;身處險境,心存憂患,拋掉無關累贅,神光護體,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筆者按:
「一部《榮枯鑑》(馮道著)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實乃二千年不二之異書也。」--曾國藩

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黄朴民 - 君子斗不过小人

中国封建政治的根本特征,是它的专制性和暗箱操作。封建帝皇为了坐稳宝座,消弥任何动摇自己地位的威胁,总是有意识地制造各种政治陷阱,营造使臣下人人自危的氛围,以便于操纵权柄,上下其手。这样一来,那些品质卑劣、心术不正的宵小之徒,便有机会曲意逢迎,兴风作浪,以售其奸了,这时朝廷上下往往充斥猜忌、诬
陷的圈套。而这正是封建帝皇所企冀达到的效果。于是乎,竞相告密者有之,卖主求荣者有之,蓄意相诬者亦有之。功臣宿将在这一问题上稍有不慎,便会身陷绝地,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遭遇厄运。轻则被剥夺权力、废黜官位;重则陷身囹圄,授首刑场,诛灭九族。

  “惟辟作威,惟辟作福”,身处权力顶端的君主,颐指气使,作威作福惯了,最喜欢的就是有人处处曲意逢迎,给他吹喇叭、抬轿子,让他充分感受君临天下的美妙滋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君主有此嗜好,自然会有奸佞小人瞅准机会,投其所好,缘夤而进,从事政治投机,骗取君主信任。可不是吗,你辛辛苦苦杀敌建功,踏踏实实理政治事,到头来远不如那些奸佞之徒一个谄笑、一记马屁能让坐在金銮宝殿上的君主开心受用;你煞费苦心在君主那里培植起来的一点好感,奸佞之徒轻飘飘一句谗言,就可以让它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君子万一惹犯了小人,双方真的针尖对麦芒斗将起来,结局绝大多数可以预料:小人赢而君子输。这也许是中国封建政治机制运作上的一个特点。

  历史上这样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像战国晚期赵国的名将廉颇、李牧,当年曾戎马倥偬,南征北战,为赵国的强盛立下过多么大的功劳,可是让赵王身边的宠臣郭开、韩仓等人一玩手脚,便处处碰壁,大祸临头,一个仓皇逃命,流亡到异国他乡当“寓公”,在百无聊赖中郁郁而终;另一个不幸遇害,抱恨终生。又如燕国名将乐毅,统帅五国联军伐齐,攻克齐国城池70余座,几亡齐国,为燕国一洗昔日遭齐入侵之国耻,功勋盖世。可是让燕惠王身边的小人一挑拨、一捣乱,即刻便有性命之虞,没奈何只好逃亡赵国,其彻底平定齐地的夙愿就此付诸东流。再如唐代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受命扼守潼关,针对叛军兵锋甚锐、来势凶猛的实情,持重待机,坚壁不战。这在当时形势下,应该说是正确的战略部署,如能贯彻,则潼关或许可保,唐明皇或许不必“千乘万骑西南行”,逃往四川做“太上皇”了。可是几个奸佞之徒一搅和,唐明皇居然给高、封二人安上丧师失地、畏葸不战的罪名,残忍杀害,结果造成军心动摇,大势尽去,并逼得继任者哥舒翰为避免蹈高、封两人之覆辙,而投降了贼酋安禄山。潼关终于不守,京城长安终于落入叛军之手,局面糜烂,不可收拾。小人乱政、奸佞受宠的恶果一至于斯!

  其他像曹魏名将邓艾之死,是他的同僚、无耻小人钟会陷害的结果。邓艾率敢死将士翻越人迹罕至的崎岖阴平,出奇制胜,兵临成都,立下平蜀第一功。这让身为主帅、却顿兵挫锐于剑阁的钟会感到十分没有面子。这个当年曾经诬陷过大思想家嵇康、使之喋血刑场的恶人,此时妒火中烧,竟给邓艾父子安上“谋反”的罪名,擅加诛杀。所幸的是“天道有常,报应不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钟会自己也没有获得好下场,不久就死于心肠更歹毒的司马昭之手,罪名与邓艾相同,也是“谋反作乱”。而南齐名将、时任南兖州刺史的王敬则之死,则是他的东床快婿、著名诗人谢朓告密邀宠的结果。当时昏庸凶残的齐明帝对功臣王敬则颇有猜忌,王敬则忠而见疑,不免乎牢骚太盛,双方关系由此而日趋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位文才超伦、佳诗如泉的谢朓诗人,为了摆脱干系,从皇帝那里讨一份残羹剩汤,遂不惜出卖亲情,向朝廷告发其岳丈大人“怀有异志”,致使王敬则不明不白做了刀下冤鬼。而谢朓却用岳丈大人的鲜血从朝廷那里换回一顶大大的官帽,被破格提升为尚书吏部郎。这位能写“二百年来无此诗”的大诗人,虽然才华横溢,甚至得到了李白的推崇,但是在人品上却不无污点,同样沾染了中国封建政治的恶习劣行——寡廉鲜耻,损人利己,投机钻营,落井下石。

  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君子与小人斗法,结果多是小人赢而君子败。因为那些庸庸碌碌的小人,虽无一技之长,却能凭着八面玲珑、摇唇鼓舌而飞黄腾达、左右逢源。会做事的不如会做人的,有功劳的不如没功劳的,英雄豪杰、功臣勋将四处碰壁、历尽坎坷,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无能之辈、奸佞之徒春风得意、称心如愿,或当大官,或捞大钱,这可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色,也是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悲剧。正因为这个缘故,历代的经史典籍,差不多全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却很少有教人如何做事的。它们所要向人们提醒的,就是只要会做人,就等于拥有了一切,否则你能力再强,功劳再大,贡献再多,也是白搭。中国封建政治条件下,是君子向小人看齐,而不是小人向君子靠拢。而君子一旦向小人看齐,按照小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行动,则不复是君子了。这正是中国封建政治没有希望的缘故。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杜大衛﹕經濟衰退下的政治警報

我們的領導人說香港失業率在8月突破了勞動人口的5.8%——約21.7萬人。我並不相信這數字,我認為數字應再高一點。但且莫為數字爭駁,對香港來說,這是一個大數目,比兩年前多了9萬人。


最糟的,當然是失業集中在青少年群體,特別是年輕男子。最新數據顯示,15至19歲的男性有四分一目前沒有工作。少女較好,僅略低於21%,但這並不值得慶賀。就是20至29歲的年齡組別,目前的經濟衰退也使他們的前景黯淡,這個年齡組別中有超過10%的男性沒有工作。


問題當然不比美國嚴峻,美國的失業總人數(登記失業和放棄找工作的)在17%以上,更莫說有25%以上勞動人口沒有工作的西班牙。但白宮行政管理及預算局局長歐爾薩格(Peter Orszag)的研究認為,現時經濟衰退傷害的不僅是失業人士,還有在職人士,它帶來的破壞可持續一整個世代。


他的研究顯示,對那些在嚴重衰退時期畢業的學生,失業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那些找到工作的幸運兒的起薪點便被壓低6%。更令人沮喪的是,研究顯示,這更使這些畢業生的薪酬比於繁榮時期畢業的落後數十年。在畢業後的10年間,於1980年代初經濟大衰退時畢業的美國畢業生,比經濟衰退結束後畢業的平均少賺了10萬美元。


如果這一現實適用於香港的話,那麼根據歐爾薩格的研究,那些找到工作的幸運兒的薪酬平均比經濟衰退前入職的低40%,而且會在未來的幾十年持續偏低,因為香港青年的失業率已由2008年約16%上升至現時的近23%。


對香港來說,這是令人相當沮喪的消息,並具有相當大的政治含意。這消息令人沮喪,因為過去20 年香港的平均收入已停滯不前,官方數字顯示,1992至2009年大多數港人的實際工資都在下降,由餐飲業的平均4%,到成衣業的平均13%,再到快餐業的平均19%,以至貨櫃車司機們令人消沉的30%。看來,港人即使找到工作,工資也將停滯達10年或更長的時間。


港人工資將停滯達10年或更長


這消息是一個政治警報,它解釋了為什麼有這麼大比例的香港選民如此不滿,對疑似政府與香港「超級富豪」勾結的嘲諷,以及對偏激候選人如「長毛」和他的社民連同袍的支持。須緊記香港雖然有富裕的形象,根據購買力平價(PPP)我們是世上最富有的5個經濟體之一,但事實上,絕大多數香港人都在掙扎求存。香港約有95%的人口每月的生活費少於4.5萬港元,約一半的香港家庭每月的生活費少於1.8萬港元。我們370萬勞動人口中的5%(僅少於20萬人)每月收入少於3200港元。


這些人——許多都居於公共房屋,90%以上生活在小於700呎的居所——一直為生活掙扎,而情不會在短時間內好轉。90年代努力向上以改善困難生活的動力已完全消失。


這是一個殘忍的現實,政府有必要盡快採取行動。目前,大比例的香港人口生活在貧困的情下,提高生活水平的可能性又有限,可能並不是很大的問題,但到2017年,當我們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由普選產生,影響便會很明顯。到那時「長毛」和他的朋友們將得到強大的社會支持。


但是,我們的領導人可能會問,對解決這個問題政府可做什麼?嗯,首先,政府需要清楚地表明它了解所面對的挑戰,了解香港一般家庭的掙扎,以及直接處理他們的問題。第一,將問題留給「草根」立法會議員是怯懦和有反效果的。第二,政府需要加快立法制訂最低工資(我的商界同僚可能為此而恨我)。第三,解決香港人生活質量差的根本原因——昂貴而細小的房屋。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的家庭蜷縮在平均約400平方呎的家居是不能接受的。即使在深圳或上海,一般家庭的期望及可得到的,都比這更好。


經濟衰退所帶來的信息再清楚不過:對於香港家庭,過去10年的收入已然下降,而在可預見的未來,生活將繼續困難或更差。如果政府想防止這種令人沮喪的前景在2017年孕育出一群怕事和抱不平的選民,那現在就必須採取行動。這種政策上的挑戰可能是棘手的,但現實是,時間拖得愈長問題只會愈難解決。


作者杜大衛(David Dodwell) 是公共政策研究公司Strategic Access 總裁。他曾任《金融時報》駐港特派員,是The Hong Kong Advantage 一書作者之一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癱漢誤診植物人23年

新技術助「植物人」重生

「我大聲尖叫,但無人聽到!」比利時男子霍本(Rom Houben)因車禍全身癱瘓,雖然一直意識清楚,但卻因為有口難言、四肢缺乏反應,結果被誤診作植物人,遭「囚禁」在軀體內長達23年,直至3年前新醫療診斷技術面世,他才得以「再世為人」,現時還可靠儀器和電腦與外界溝通。他的遭遇再次引來應否給「植物人」安樂死的爭論。


23歲車禍 被指「失去意識」


在過去23年間,霍本一直神志清醒,還能清楚聽到身邊人每句說話,但因車禍導致全身癱瘓、不能開口或移動眼球,無法向醫生和親友表達自己的想法,因而被當作無知無覺的植物人。霍本原是一名工程系學生、武術愛好者,1983年(時年23歲)撞車後,全身癱瘓,比利時佐爾德市(Zolder)的醫生,採用向來被全球醫學界視為客觀和公允的測試方法,研判其昏迷程度。醫生們當年用的是「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那是主要通過「睜眼反應」、「說話反應」和「肌肉活動反應」,來評估腦部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一套標準。


無法控制身體 能聽說話


然而,只能靜躺病房裏的霍本,即使知道父母、親友、同事的來去和各人的說話,但他在GCS各項反應測試都不及格,故被診斷為「失去意識」,將「持續陷於植物人狀態」。及至3年前,比利時列日(Liege)大學醫院,採用嶄新的掃描技術為他再作評估,始驚悉他雖然無法控制身體,可是腦部功能「幾乎完全正常」,一直清醒且清楚知道身旁事物,並非植物人,於是才給他安排物理治療。


現年46歲的霍本,目前可靠手部活動輕敲,透過電腦屏幕向外人傳達信息。他憶述23年來被誤當植物人的心情時說﹕「我狂呼,可是無人聽到。我無所事事地虛度光陰……隨醫生和護士由不斷嘗試跟我說話,直至放棄所有希望,我覺得自己成了一個旁觀者,無助地看自己在受苦受罪。」


霍本形容,當3年前醫生驚覺他並非植物人時,那一刻他覺得「恍如再生」﹕「我永遠無法忘記他們發現錯誤診斷我的那一天,那是重生。」談到這23年的煎熬,霍本說:「我一直夢想有更好的人生,單用『挫敗』一詞,實在無法描述我的感受。」


現可靠電腦寫字看書


儘管他可能永難離開醫院,但經過連串治療後,他已可透過上的特別電腦裝置,敲寫出感受和躺看書。他說﹕「我想讀書,想通過電腦跟朋友聊天,以及享受如今人人都知道我還未死的這個人生。」列日大學醫院神經科專家洛雷(Steven Laureys)說﹕「醫學發展終趕上了他的情。」


洛雷早前以霍本的個案發表報告,認為世上還有很多同類的「昏迷誤診」個案。他聲言,經過審慎的檢查,所有植物人個案中,僅約四成屬真正植物人個案,其餘患者皆有意識。這批病人若獲得良好治療,可有短暫反應。他說﹕「任何人一旦被標籤為『無意識』便難以翻身。」在德國,每年約有10萬人腦部受重創,其中約2萬人在傷後昏迷3周或以上。「有些人死亡,有些人康復,估計1年有3000至5000人陷入中度昏迷﹕他們會活下去但不會蘇醒。」


再掀安樂死爭議


霍本的個案,重燃昏迷人士是否真正沒有意識、應否安排他們安樂死的爭議。安樂死支持者認為,應讓長期昏迷的植物人,享有移除醫療輔助器、莊嚴地離世的機會,但反對者稱,現實中屢有被診斷為嚴重昏迷者復蘇的個案。像20年前,昏迷了1年的86歲紐約人孔斯,在法院應家屬請求、批准拔除其餵食喉讓他自然死去的幾天後,卻「重拾」意識,還能重新講話。


每日郵報/每日電訊報
明報 MP+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梁啟智﹕邊緣論和融合論的高鐵迷思

立法會審議高鐵撥款在即,各路人馬已指出西九站方案不單造價高昂服務低劣,建成後更會為香港帶來大量問題。就以高鐵站將會引發的西九塞車問題和相對應的巨額配套建設為例,政府無疑是要先花500多億在西九建一個陷阱讓我們一同掉進去,然後再花百多億元的藥費療傷。要把一個如此荒謬的項目推銷予市民和立法會,免不了需要各種巧言令色的公關手段,我們對當中的種種迷思必須保持警惕。

第一個政府推動的高鐵迷思,就是所謂邊緣化的論述。按這種說法,內地發展一日千里,而高鐵將會成為內地未來發展的命脈;如果香港不盡快接駁至內地高鐵網絡,將無從參與發展的歷史機遇。


這種說法有兩個問題。首先,推崇這種說法的論者無視其他的高鐵方案。以從內地到尖東為例,把高鐵總站設於錦上路並以現有的西鐵接駁,需時比經西九站接駁西鐵相差其實少於10分鐘,而這已計算了候車和轉車需時。難道持邊緣論的論者認為,香港已經脆弱得只不過差10分鐘的旅程,來自全國各地的旅客就會不再鍾情香港,所以納稅人要多付數百億的公帑來替他們省下這10分鐘?再者,尖東已是少數經西九龍比經錦上路優勝的目的地;如果旅客的目的地是中環的站,由於西九龍轉車不便,經錦上路比經西九龍更為便捷。


邊緣論蓋過香港真正邊緣化問題


相對於這些技術討論,更重要的是現有的邊緣論蓋過了香港真正的邊緣化問題。在社會科學當中,邊緣化這3個字通常是用在弱勢社群當中,例如獨居老人、單親媽媽和少數族裔。從過去十數年的經驗可見,商貿往來所產生的財富不會從財團自然流向普羅大眾。西九站方案對富人傾斜,不單對香港真正的邊緣社群無助,還會使他們進一步被邊緣化。


把高鐵總站從西九龍改為錦上路,同樣可以接駁內地高鐵網絡,節省下來的數百億卻能幫到最需要社會幫助的人。落實社聯的10項扶貧建議,包括創造就業、擴展交通費津貼和增加殘疾人士宿位,每年只需24億;馬上在中學推行小班教學,每年只需9億;增加大學資助學額,每年只需4億。這些建議都是避免香港於宜居城市排行榜中被邊緣化的良方,為何又不見政府重視?


第二個政府推動的高鐵迷思,就是對中港融合的片面宣傳。按照融合論所述,中港融合是大勢所趨,背靠內地是香港的唯一出路,而興建高鐵就是推動融合的最有效方法。


和邊緣論一樣,推崇融合論的論者沒有釐清他們所指的融合是誰的融合。高鐵香港段的大多數列車只會穿梭來回西九龍和深圳福田,不會深入內地省市;前往長沙、武漢、福州等地的列車更是每天只得一班,有論者聲稱即日來回37個城市的宏願其實很難辦到。西九站方案的融合,其實是指西九龍一帶的豪宅和寫字樓,與福田一帶的豪宅和寫字樓之間的融合。


政府沒以同樣力度推動廣義中港融合


政府急於推動這狹義的中港融合的同時,卻沒有以同樣的力度來推動廣義的中港融合。自九七以來,中港婚姻以倍數增長,輪候單程證的時間卻仍達5年之久,是否也有違中港融合?香港要發展邊境禁區,卻未見聯同深圳當局於深圳市內多辦居民大會,為跨境發展作跨境公眾參與,是否也有違中港融合?香港出版的報章雜誌未能名正言順帶到中國內地,嚴重阻礙香港出版業的發展,是否也有違中港融合?為何在這些關鍵問題之上,卻不見政府以與推動西九站方案同等的毅力和決心,為真正的中港融合拆牆鬆綁?


細心分析之下,原來種種支持政府高鐵方案的論調,都是片面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如果面的邊緣論和融合論其實都只是砌辭,那麼底的真正理由又是什麼?筆者不敢對此猜想,只求手握公共財政大權的立法會議員在搞清楚之前,絕對不能支持撥款。基建應該以人為本,香港人該站起來了。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來函.怒乎﹕向驗毒說「不」?! 向天職說「得」?!

【明報專訊】禁毒處一直強調學生有權不向別人披露有關驗毒的結果,表面看來好像行得通,但實際卻沒有考慮到同學可能因為要隱瞞秘密而遭到排斥,令本來要好的朋友,也因而產生隔膜。另外,現在不少學校都有「融合學生」,例如自閉的同學,他們對突如其來的測試,也許會更感不安。當局有沒有考慮他們的需要?

「零」聽學生聲音


在參與了禁毒處的校園驗毒教師簡介會和學生交流會後,一位中六學生對我說:「為何花在講解毒品禍害時間那麼長?已是第二次聽有關毒品禍害了!Q&A的時間就只有10分鐘!」另一位中七的學生表示:「為何他們不接受我們即時舉手發問,要我們把問題寫在紙上,難道他們要過濾和篩選嗎?」當日台上的禁毒專員和其他嘉賓,確實只選一些支持強制驗毒的學生問題回答,對其他學生的問題,例如「外國有賣尿的事件,你們如何防止有人賣尿」,或「如果被抽中驗尿當天有月經,我會感到尷尬,怎樣辦」,又或「如果連續兩次驗尿都有『假陽性』反應,可是我明明是沒有吸食毒品,那被人『屈』怎麼辦」等,都沒有正面回應,有些甚至石沉大海。


日前學校就同學對驗毒計劃的看法進行了問卷調查,訪問了268位學生,得出的結果是認同「強制性校園驗毒計劃」佔該項調查總數的35%,不認同的佔33%,而沒有意見的佔32%;認同「自願性校園驗毒計劃」的學生佔該項調查總數的40%,不認同的佔35%,沒有意見的佔25%。可見整體而言,認同的人數並不是佔大多數,反映他們對計劃仍有保留或者憂慮。學生在問卷中寫下的反對「校園驗毒計劃」原因,包括「自願性並無阻嚇性、應查毒品來源,不應查我們、浪費納稅人的錢、浪費時間、『唔鍾意用尿驗』,太不衛生和尷尬,因為女孩子有不方便的時候、麻煩!無必要、操之過急、怕被人標籤為吸毒學生、不想知結果」等等。


近日的禁毒宣傳片經常強調:「向毒品說不,向天職說得。」這引起我的反思:老師的「天職」是什麼?是協助驗毒?還是認真教學和關愛學生?幾年前問一位「索K」的學生,為何知道「K仔」的危險,仍然要「索」呢?他的回答是:「想上課的時間快點過。」這促使我反思:作為教師,怎樣才可以讓學生喜歡上學?


教師「天職」是什麼?


有不少想戒毒的年輕人,曾經聯絡社工戒毒,但因為排期時間太長,平均要兩個月才可以得到跟進,最終可能因等不及而放棄了。現在戒毒中心的社工,除了要跟進吸毒個案,更要應付禁毒宣傳、外展探訪和培訓老師等的工作。政府是否應把驗毒的費用,花在增聘社工和輔導人員?


傳媒對青少年的描述多是兩極化的:不是什麼比賽得冠軍、十優狀元,就是各類「問題青年」。那些佔最大多數的平凡青少年,他們在成長過程的掙扎及喜怒哀樂的經歷,傳媒卻很少記載。禁毒宣傳片中不是說「天造之才,皆要培育,化雨春風,學生在我心,為師無憾」嗎?為何處理「青少年」的課題是不常用教化而只用禁制?為何「青少年」後面經常都帶一些負面描述——濫藥、濫交和上網成癮……青少年的創意、敢言和作為人的權利,卻被忽視,甚至被打壓。難道「成年人」沒有問題嗎?為何我們不多花時間認真聆聽孩子的心底話?這是否才是老師的真正「天職」?才算「為師無憾」?


作者是一名大埔區中學教師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沈旭暉﹕What went wrong? Do you hear me?

特區政府連串疑似醜聞成為話題,真是管治失效的老生常談嗎﹖要回答這問題,我們應先了解醜聞政治的理論規範。這可以由一宗國際案例談起﹕


重構法國的中非人肉鑽石醜聞


1979年,法國媒體披露總統德斯坦早年擔任財政部長時,曾接受中非暴君博卡薩送贈兩枚鑽石,沒有申報利益﹔到了他任總統時力挺博卡薩,被視為利益輸送。當時博卡薩形象之差,冠絕全球﹕傳說他嗜吃人肉,會命廚子把政敵煎成烙餅,曾親自屠殺兒童犯,又自行稱帝,加冕護衛隊正是德斯坦派遣的法軍。1981年法國大選,德斯坦敗予左翼挑戰者密特朗,醜聞是關鍵之一。


但深入觀察,這和燈膽醜聞一樣充滿懸念。法國政壇並不特別清廉,剛去世的加蓬總統邦戈在法有大量資產,美英即明言他是巴黎庇祐的貪污犯。就是博卡薩,密特朗也容許他以退休軍官身分在法定居,德斯坦的政敵更與他結盟,好讓前總統繼續出醜。德斯坦以「鑽石只是政府間的碎鑽紀念品、已將之變賣捐出」開脫也四平八穩,同樣收取博卡薩鑽石的基辛格就安然無恙。然則醜聞何以炒熱﹖


權力、聲譽、信任鐵三角


就此我們應參考英國社會學者湯普森(John Thompson)著的《政治醜聞﹕媒體時代的權力與能見度》。作者通過英美案例提出「社會醜聞論」,以權力、(制度或個人)聲譽、群眾信任這鐵三角互動為主導醜聞的公式。媒體雖然通過醜聞傷害政府或政客聲譽,影響後者權力、提升自身話語權,但也受「信任」這元素規範﹔信任對象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制度。例如美國人多認定前副總統切尼的公司在伊拉克戰爭獲暴利,但相信利益整合潛規則,不作深究﹔尼克遜破壞憲法對行政權力的規範,民眾卻集體反彈。當台灣民眾不信任制度,行政院長與黑幫頭子共遊就不受安全閥保護﹔如南方朔言,美國人卻不會深究甘迺迪的黑幫聯繫。


法國政客搭上非洲暴君原是受信任的,前提是對巴黎有利。德斯坦出事,因為規範被打破﹕博卡薩一度倒向當時的公敵利比亞,後雖反悔,警號已生﹔德斯坦就兒童屠殺干涉不果,大失面子﹔他最終推翻博卡薩,擁戴復位的達科不久又倒台,外交顯得有心無力。其時法國經濟低迷,群眾對花費不菲的法非關係反彈,歐洲整合呼聲湧現,醜聞反映的正是範式轉移。德斯坦下台後沒有糾纏於醜聞,不再碰非洲,改以先驅身分鼓吹歐洲融合,贏回一些尊重。


香港制度聲譽深獲第二代信任


將社會醜聞論應用到香港,對近期醜聞的主流解釋似乎都難以自圓其說。假如困局主因是金融海嘯,而海嘯主要衝擊中產,為何積極回應的是青年﹖假如這是政改危機,如何解釋港人對北京持續增加信任﹖假如媒體有力單獨製造議題,何以無人理會甘乃威事件﹖正如法國人在國家利益無損下默許領袖搭上暴君,香港制度依然獲第二代港人信任﹕無論立場如何,他們信任經濟制度健康、社會階梯公平、公共道德合理,對醜聞反應有限。早前某老牌青年機構負責人發表一篇由上而下的訓誨,堪為樣板。


但通過將青年常駐的網絡信息解碼,卻能發現制度聲譽正失去第四代信任。筆者曾以Christopher Hughes的論述研究框架,解構不同群體為愛國論述賦予的內涵﹔以此論剖析第四代對醜聞的回應,多是對現制度不信任的借題發揮,是為「權力——聲譽——信任」三角關係的警號。這些結構包括經濟社會,更包括文化倫理,放在第二代(精英)是好的,對今日的他們也是好的,對第四代卻不好。這就是跨世代制度失衡。呂大樂的四代香港人論在知識界影響甚廣,上一代卻難得共鳴。他說「作者已死」,筆者唯有嘗試深化世代論的6個結構困局如下﹕


世代論衍生的六大結構困局


1. 1970年代末開始,香港教育成了世上最社會主義的制度之一,經濟卻還是最資本主義的經濟,不同於上一代的教育是稀有品、社會是高淘汰制的一條龍。受教育人口大幅增加,金字塔階梯被打破,社會沒有相應流動,這不是「升呢」,而是明升暗降。大學畢業生只能找從前中學生的工作,卻有了國際大學生的期望﹔以往中學畢業不一定置業,如今很難說服大學生不以此為目標。政府不解決期望落差,卻拆過來人的階梯,再以副學士、私立大學等延緩泡沫爆破,結果第四代集體代入左翼理論,失去對教育制度的信任。


2. 新自由主義革命出現於1980年代,自此終生合約變成短期合約,固定職位變成臨時工,這是全球趨勢。問題是97前的移民潮令社會出現斷層,兩種制度並存的時間大幅延長。因移民潮上位的,屬於合約革命前最後一代。假如沒有移民潮,最後受益人已退休,不同世代可共同打拼。但現在上層正當盛年,缺乏保障的命運由第四代開始。他們不理解為什麼早出道5年的有保障,自己卻不能規劃,失去人生的可測性,以及對社會制度的信任。


3. 先代人早年生活比當下青年艱辛,但當時存在無窮可能性,可創富、可革命,從商從政門檻甚低,制定規則可望可即。現在一切行頭規範極多,充滿上代人設定的規則與保護機制,失去第四代創業者的信任。尚有破立精神的人懂得機會在規範未完備的北方。


4. 從前香港社會尊重高知識、高道德,這其實和社會階梯相輔相成。但從前來港的是精英,近年精英紛紛離港,新移民(10年將達50萬)大多是低技術階層。倫敦、紐約持續有優質人口流入,香港人口質素整體則成負增長,無論在家庭、學校,新一代都缺乏外圍環境的發憤目標。但第二代無意改變道德觀,反而滋生了明光社。當周秀娜一類受制於英語的新移民以另類方式打拼而受道德規範,舊價值被看成為上一代服務。


5. 香港已湧現大量高質素退休人士,他們足以工作至80歲,卻被迫於60歲退休。主導社會價值觀、解決青年問題,成為他們發揮餘力的中介。以禁毒為例,政府能打動的不是只聽過《一事無成》的青年,而是「天造之才皆有其用」歌詞中成長的家長。假如社會暗中以青年問題解決老人問題,第二代關愛倫理會失去第四代信任。


6. 青年問題不應單歸咎政府,在西方,這屬民間第三部門責任。激進青年哪裏都存在,青年組織不應是和諧工具,而應疏導宣泄,否則政府何不乾脆兼營﹖但香港主流青年組織過分倚賴政府,領袖視組織為鞏固地位的基石。西方青年組織不怕離經叛道的引領思考,「為什麼克林頓、布殊、奧巴馬吸食大麻不上癮兼當總統﹖」但香港青年組織會組織青年喊口號,帶領憶苦思甜,導致整個第三部門失去第四代信任。


這六大困局,遠比上代思維設定的六大產業深入青年民心。政府不可能解決結構問題,但有力拆牆鬆綁,讓第四代在規範以外建構新一套。假如論述和制度被上一代繼續壟斷,第四代除了被迫借用民主vs.建制的套話借題發揮,還可怎樣﹖德斯坦從醜聞轉型,港英從六七暴動建構香港節,值得特首參考。深究醜聞則不必,一來清者自清,二來濁者自濁,三來清濁無常,其實亦irrelevant。


世代失衡如一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作者是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A recession-proof career path? Only for the lucky ones

An article written by Tim Harford on the 8th August, 2009.
Published on Undercover Economist.



How long will the economic downturn last? While some claim to see green shoots, others – such as my colleague Martin Wolf – see a slow and painful process ahead. I have little to add to that debate, but I can guarantee that for some of us, the impact of this downturn will last a lifetime.

That is the conclusion I draw from the research of Till Marco von Wachter, an economist at Columbia University, who has been tracing the lasting effects of bad luck in the job market. Having to look for a job at the wrong time can force us into compromises whose repercussions can last years or even decades.

For example, when von Wachter teamed up with two US government economists, Jae Song and Joyce Manchester, to study the experiences of those hurled into unemployment by mass layoffs in the 1982 US recession, they discovered horrendously long-lasting effects. The recession itself – one often compared with today’s downturn – was savage, but it was over in less than two years. Yet von Wachter and his colleagues discovered that those who lost their jobs had incomes about 20 per cent lower than would otherwise be expected, even two decades later.

It is possible that this result is really capturing the effect of being a less productive (and thus expendable) worker, or of being trapped in a declining industry. But that is unlikely. Such mass layoffs are by their nature indiscriminate, and the researchers tried hard to compare like with like. The results remain robust – and they match similar research done in Germany, and earlier studies in the US with smaller data sets.

Why such a big effect? In part, it is a question of luck. Most people who have secured a decent, secure, full-time job have enjoyed a dose of luck in doing so. “It is hard to get lucky twice,” comments von Wachter. The difficulty of retraining is also a factor. Many people have to switch careers when they lose their jobs, meaning long-standing skills fade and new skills must be learnt. Certainly, when people are laid off during a boom, the loss of income is much smaller, presumably because it is easier for them to find a comparable job before their skills start to be lost.

A similar problem lies in wait for those graduating during a recession. “People have to make compromises,” says von Wachter, which often means taking a stopgap job with a less glamorous employer, and trying to switch careers or switch employers later on. The longer this process takes, the longer the impact on the unlucky cohort of graduates.

Relying on a very large data set from Canada, von Wachter, Philip Oreopoulos and Andrew Heisz estimate that the typical student who graduates during a recession can expect to be 10 per cent poorer in the year after graduation, a disadvantage that slowly fades over a decade. Even a couple of years’ work experience is enough to insulate a cohort of young graduates from a recession – but those who graduate into its teeth, especially from less prestigious schools, can suffer all the way through to, well, the next recession.

One striking recent study, by Paul Oyer of Stanford’s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showed that the Stanford MBA class of 1988 earned low incomes for many years. Why? Because they were applying for jobs just after the crash of 1987, and the high-paying bank jobs were simply unavailable.

The inspirational message from this research: if you are forced to accept a less attractive job because of temporary hard times, actively look to get back on your dream career path as soon as you can. The less inspirational message: luck matters, and bad luck lasts.

Also published at ft.com.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節譯]齊澤克:柏林圍牆之倒塌二十年

Posted on inmediahk.net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5115
週三, 2009-11-11 02:36 — 阿野
(原刊十一月九日the new york times。經譯者節錄及加上小標題)
今天是柏林圍牆倒下的二十周年紀念。在這反思的時節,許多人都強調當年事件近乎奇蹟的性質:夢想終於實現了,一眾共產政權像骨牌般倒得一塌糊塗,早幾個月還完全不能想像的情況,旦夕間便發生。在波蘭,誰又能想像會有自由選舉,誰又能想像萊赫‧華勒沙(前團結工會的領袖)能真的當上總統?

可惜,接手的資本主義民主現實,卻將絲絨革命朦朧的神聖無情地吹散。人民以不同方式發洩其理直氣壯的失望:有些人表達他們對共產主義年代的美好日子的鄉愁;右派則發動民族主義的民粹運動;更新近的,則表達為遲來的反共妄想症。

比較有趣的是近年於匈牙利及斯洛文尼亞等國家復辟的反共浪潮。二零零六年秋天,反對執政社會黨的大型示威把匈牙利折騰了好幾星期。反對者把經濟危機,歸結為因為執政的是共產黨的承繼人。雖然國家的領袖乃是民主選舉產生,但示威者否認其統治的合法性。尤有甚者,當警察出動回復市面秩序,有論者則把情況比喻為一九五六年的蘇聯軍隊鎮壓反共叛亂。這浪反共的恐慌,甚至慢延到符號領域。二零零八年六月,立陶宛立法禁止公開展示鎚子和鐮刀等共產主義像徵,連蘇維埃國歌也在禁止之列。二零零九年四月,波蘭政府建議將對極權主義宣傳的禁制,延伸到共產主義的書刊,衣服等其他物品:不要穿哲古華拉的tee,隨時拉得。

在斯洛文尼亞,難怪民粹的右派對左派最大的攻擊,就是舊共產政權的「殘餘勢力」。如此令人窒息的氣氛裡,任何新形勢和新挑戰都被化約為舊鬥爭的重複,有些極端的說法(不止斯洛文尼亞,有時波蘭都一樣)甚至認為,同志平權運動及墮胎合法化運動,都不是過是邪惡的共產主義意圖令國家道德淪喪的陰謀。

誤認再誤認

反共力量的復辟,究竟是哪裡來的力量?在這些國家,不少年輕人對共產黨統治甚至連基本的記憶都從缺,這批反共「老鬼」何以突然咸魚翻生?這波新興反共力量的回答,一句到尾:如果資本主義真的遠勝社會主義,為甚麼我們今天仍然活得如此可憐?這話的意思是,許多人根本不相信他們已活在資本主義之下,認為他們並未享受到真正的民主,他們有的不過是騙人的面具。變天前的邪惡力量仍然把扯線公仔的線牢牢地拿著,一小撮前共產黨員偽裝成新的資本家及管理層。換言之,鐵幕倒下是假的,所以需要另一次起義,革命必需重複。

這批遲來的反共分子未能洞悉的,其實是他們對當下社會的印象,與哪怕是最傳統的左派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印象,竟然不謀而合:形式民主遮蔽了政治由少數富人操縱的事實。換句話說,新生反共分子無法明白,被他們批評為倒錯的、偽資本主義的,恰恰就是資本主義本身。也有批評指,當舊共產政權倒台,相比起民眾運動的異見份子,幻滅了的前幹部往往更適合成為新資本主義的旗手。當新的反共英雄還在夢想一個更公義、誠實和團結的新社會時,前共產黨幹部已是不惜一切使出他們新舊的下三濫手段,務求令自己儘快投入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劃,與及市場效率冰冷無情的世界。

更刁鑽的難道不是以下這些共產主義國家麼:一方面讓資本主義盡情綻放,另一方面卻緊緊抓著政治權力。論這種國家的資本主義的程度,恐怕連西方自由主義資本主義國家也猶恐不及。在這種瘋狂的雙重顛倒中,資本主義表面上是壓倒了共產主義,但這場勝仗的代價,卻是資本主義在自己家的大廳裡,被共產主義者狠狠擊敗。這就是中國今天為何如此令人不安的原因:資本主義與民主,向來都被認為是雙胞胎。到今天眼見資本主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遍地開花,許多論者還相信政治民主最終會降臨神州大地。

若這中國版本的威權資本主義,最終證實是比西方自由資本主義更為有效,更為有利可圖,怎麼辦?若果民主不再是經濟發展必然和天生的好拍檔,而是其障礙物,又怎麼辦?果真如此,那麼在後共產主義國家裡,對於資本主義的失望,便不應該輕率地視為人民不了解資本主義真貌,這不是他們對資本主義有著「不成熟」的期望的簡單訊號。

無怨無悔的烏托邦

當前東歐人民反抗共產主義政權時,大部份人並不是要求以資本主義取而代之。他們希望的是在沒有國家的操縱下過自由的日子,隨心所欲地相聚談笑;他們希望過簡單而真誠的生活,擺脫腦殘的意識型態灌輸,攞脫人云亦云的犬儒虛偽。許多評論已敏銳地指出,反對者心目中的理想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取材於統治者的意識型態。人民所渴望的——以較為恰當的字眼來表達——其實是「具人性的社會主義」。這種態度,值得回眸細看。

我不禁想起victor kravchenko的一生。這位蘇維埃工程師,一九四四年出差到華盛頓是叛變了。他寫了一本賣得洛陽紙貴的回憶錄《我選了自由》(《i chose freedom》),一本關於史大林恐怖統治的第一身記錄,當中包括一九三零年代初於烏克蘭的大規模饑荒的詳盡記錄。當時他還是個真誠的共產主義信徒,也有份協助推行集體化。

他最為人熟知的,也許是他於一九四九年控告法國一份周刊誹謗,誰周刊指他為酒鬼及毆打妻子,又謂他的回憶錄不過是美國情報部的宣傳工具。在巴黎舉行的訴訟,出庭的包括蘇維埃的軍官及俄羅斯的農民,一場本是個人的訴訟,竟成為了對史大林統治的控訴。官司他是贏了,但當全世界還在把他捧成冷戰英雄時,他卻旱地拔葱地抨擊麥卡錫的政治迫害:「我深切地認為,與共產主義者及其組織的鬥爭,絕不能夠,亦不應該訴諸共產黨人使用的手段及形式。」他警告美國人:「以史大林的手段對待史大林主義,最終只會落得變成無異於自己的敵人」。

kravchenko 後來亦對西方世界的各種不公平越來越敏感。繼《我選了自由》,他寫了一本續集《我選了公義》(《i chose justice》)。他在波利維亞實驗剝削較少的集體主義,在那裡,為了組織貧窮的農民他把錢都花光了。打擊太大,他自此退隱江湖。一九六六年,他在紐約的家中吞槍自殺。

是否離題了?當我們都被二十世紀的共產主義欺騙,復被廿一世紀的資本主義幻滅,我們只能寄望往後浪奔浪流的Kravchenko,與及他們更好的下場。找尋公義,難免由零開始。我們需要論述新的意識型態,當然也難免被貶為危險的托邦,但這不啻會令被支配的絕大部份人從資本主義的幻覺中驚醒。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發布會演說七大秘技

【明報專訊】由iPod到iPhone,蘋果旗下產品能大賣,除了這些新穎科技產品每每帶給人驚喜外,喬布斯的發布會演講亦功不可沒,他可說是最成功的企業推銷員。溝通專家加洛(Carmine Gallo)最近便分析了喬布斯演講時所用的7大技巧。


■推銷夢想而非貨品


喬布斯的目標是改變世界,他在2001年宣布推出iPod時就說:「一個小小的方法可令世界變得更美好。」很多人只把iPod視為音樂播放器,喬布斯卻視它為豐富人們生活的工具。


■精簡標題


喬布斯在發布會上,喜歡為每件新產品配上標題,如在2008年他宣布推出MacBook Air時,他就以「全球最薄的手提電腦」為題。


■樹立敵人


建立敵人可以令觀眾都聚集在英雄(那就是你)的身邊。1984年,Mac機面世,當時蘋果的最大競爭對手是IBM。喬布斯當年對蘋果銷售人員說﹕「IBM全部都想要」,但蘋果將是唯一能擋住這巨人的「英雄」。


■緊記「3」規則


神經學家發現,人的腦部在同一時間只能記住3或4組資料。喬布斯在每次發布會上,都將演講分為3部分。他在推銷產品時亦巧用這個「3」原則,07年1月,當他宣布推出iPhone時,就告訴觀眾有3件革命性產品要介紹——一部iPod、一部電話及一部互聯網通訊器材。在重複這3件東西多次後,他又說:「你發現了嗎?這不是3件分開的產品,它只是一件,我們稱它做iPhone。」


■簡單至上


蘋果的產品以簡單易用見稱,同樣的哲學亦適用於喬布斯發布會所使用的投影上。一般來說,每一張Powerpoint簡報有40個字,但在蘋果的簡報中,你通常都難找到多過10個字。喬布斯的簡報,很多時候都只是圖片或圖像。


■製造難忘一刻


喬布斯的發布會上總有高潮時刻,而那一刻總會成為全球之後數周的話題。如當年他介紹MacBook Air時,就從一個薄薄的公文袋中把它抽出,這一刻便令人非常難忘。


■分享講台


喬布斯在每個主要發布會中,都會介紹蘋果的合作伙伴及客戶,蘋果的員工亦會在發布會中負責幾個部分,讓台下觀眾感受到蘋果的團隊合作精神。


華盛頓郵報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杨恒均:谁能回答钱学森最后的提问?

我为啥称钱学森为战士?

  10月31日,98岁高龄的钱学森先生与世长辞,本人在此对这位伟大的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钱学森同志生前有无数的头衔,最响亮的就是“享誉全球的中国科学家”,但我却更愿意称他为“战士”。我之所以不愿意突出钱老的“科学家”身份,是因为与比他在科学领域更有成就的九位华人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一样,他的科学家身份并不是“中国”培养的,他是美国大学和国防部培养出来的导弹专家,虽然他从内心到外表都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人。

  我更愿意尊称钱老为战士,却并不是因为他30多岁时就是穿校官服的美军上校,也不是因为他回到中国后,又被授予共產黨军队的中将军衔。我尊钱老为一名共和国的“战士”,是因为他的一生都像一名战士一样赤胆忠心,热爱国家,热爱政府,相信黨,像战士一样与落后的科学技术战斗,并具有一名战士最优秀的品质——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从不提问,更不提个人要求……

  钱老从条件那么好的美国回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中国大陆,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据目前已经公开的资料显示,他老人家没有给国家添任何麻烦,而自从他1955年回来后,却为共和国军事科技的发展解决了无数的问题,扫清了航天事业上的无数障碍。

  钱老一生都在解决问题,他只向共和国提了一个问题……

  查看钱老生前记录,我们看到,他老人家只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前来探望自己的共和国总理溫家寶提到过一个问题,他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是的,这一定是很大、很大的问题,否则共和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的元勋绝对不会在与共和国风雨同舟半个世纪后,在自己生命走到最后的关头,才提出这唯一一个问题。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得连前来探望他的共和国总理溫家寶同志的脸色都渐渐凝重起来。实事求是的溫家寶没有不懂装懂,他显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与钱老分享。

  于是,总理召集了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以共和国总理之尊,提出了钱老向他提出的问题,那几位校长和专家争先恐后地答道:老师不行……大学很大,但不够强……不是大学出问题,是基础教育出毛病了……

  家宝总理得到了答案?他满意了吗?如果他满意了的话,他一定会直奔已经走到人生尽头的钱老的睡椅前,告诉钱老答案并共商大计。然而,和我们一样,温总理显然对这些大学校长和专家的答案并不满意。

  于是,大家看到了,过去几年忙得东奔西走的溫家寶总理突然沉寂了下来,我想,钱老的问题一定让他感到了沉重,是啊,到处跑有什么用?

  于是,在刚刚过去的9月4日,溫家寶总理前往北京35中初二(5)班,端端正正坐在那里听老师上课,做笔记,一座就是一上午,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对老师的讲课做了点评。然后他离开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我们稍后再讲……

  那几个小时听课的溫家寶总理找到答案没有?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制度培养不出人才,而要不停地从美国这些国家引进?就在昨天,10月29日,在山东考察的温总理在短短一个多月里,竟然第二次来到一所中学,这次,他来到费县一中高二(8)班,亲自给同学们讲授《张衡传》,张衡,和钱学森一样,是中国伟大的科学家……

  两次和中国教育零距离的接触,温总理是不是在为钱老的提问寻找答案?他找到了吗?也许没有找到,也许找到了,但对于一生都在为共和国科技发展的各种问题寻找答案的伟大战士钱学森来说,显然已经晚了,就在两天后的昨天,钱老悄然离开了人间……

  其实,钱老的问题只有他自己能够回答……

  谁能解答钱老这一生提出的唯一一个问题?我想,即便我再自不量力,也不会自以为可以三言两语说清楚连钱学森和溫家寶两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然而,这却不能阻止我对这个问题有我自己的思考。

  一经思考,我就发现,把钱老的问话当成问题,其实有点问题。因为,无论从钱老短短的几句话里,还是从钱老长长的人生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他提出的问题,其实也看到了这问题的答案……也许,这才是温总理脸色凝重的原因,也许这才是温总理对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的答案不满意的道理,也许这才是溫家寶总理放下堂堂共和国总理的公务不做,而去教室听初中老师讲课、走上讲台给高中学生上课的理由……

  钱老说中国的大学出不了杰出人才,是他归国55年后说的,而早在55年前,美国的大学就出现了成千上万杰出的人才,包括钱学森本人。我再次使用“战士”这个称号,是想借今天这个机会,不但向钱老,而且向所有的“钱学森”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这些人有学成归来的,有的学成后,人虽然没有归来,但心却从来没有离开……;有的名气虽然不如钱老大但贡献一点也不小,有的却因为心照不宣的原因根本就没有名字,更别说名气……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在美国等先进国家学习和研究高科技,人回国或者心回国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他们带回来的是科学技术,他们和共和国的领导人一样,认为只要带回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就会先进了。

  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的大学依然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的科技依然是世界上比较落后的,我们的人民仍然是世界上最穷困的一群——为啥呢?因为原因很简单,发展科学技术,推动国家前进,和培养科学技术大师和杰出人才一样,并不是单单是靠“科学技术”就可以的,还需要宽松和自由的人文思想,需要与时俱进的大学和教育制度,需要适应新的时代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

  是啊,只有当钱老的问题牵涉到如此巨大的“答案”的时候,才会难倒当今中国最伟大的两位人物——钱老和温总啊。否则,他们难倒会回答不出?

  科学可以让卫星上天,“科学”也可以让人活活饿死……

  有网友指责说钱老一生埋头科学,不关心政治和社会,而唯一一次关心“政治”,竟然是在1958年6月16日的《中国青年报》上的那篇文章《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在这篇文章里,钱先生以“科学”的方法,论证出一亩地可以亩产160万斤蔬菜……

  这位从美国回来的科学家的“科学论证”,无疑给当时造成N千万人死亡的浮夸火上浇油。而到底会有多少饿死的中国老百姓应该归罪于这类昧良心弄出的“科学论证”?也许,世间的任何科学都无法计算出……

  科学无法计算出的,政治却应该有所交代!可惜迄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我尊重的战士钱学森对那篇文章有任何解释,难道他当时只是像战士一样忠实地执行“政治任务”?难道他还有更加苦痛的难言之隐?

  也许,读者看到这里会对我对一位刚刚过世的老人的质疑与求全责备而生出反感,可你是否知道,我走到这里,正是因为我在探寻钱老生前提出的那个问题的答案,而就在此时此刻,我感到自己已经接近答案了……

  是的,我找到了答案!钱学森老人家像一名勇敢的战士一样从美国带回了先进的科学,却没有带回科学的精神,我们的国家重视所有带回先进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人才,却把那些试图带回来的比科学技术同样有用的人文精神和先进的价值理念拦阻在大门之外——而这一切,还是让我们从钱老人生的故事中体会……

  钱老是美国培养的空军上校,国防部科学小组成员,他参入设计了美军最重要的导弹,无疑掌握着美国的核心军事机密,无怪乎他在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要求回国被美国FBI拦下来,不准离开美国、进行监视长达五年之久,最后中國政府通过高层接触,用11名美军战俘换回了钱学森——这也是中美交往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国人的人命大于美国人的。

  美国人后来一定后悔了,因为钱学森回国后,正是用自己在美国学习和研究的高科技发展了中国的导弹。可是,即便是这种情况下,1985年,美国总统的科学顾问基沃思访问中国时公开表示,当年对钱学森的刁难是没有道理的,是不对的,因为那时美国盛行反共的麦卡锡主义。他主动邀请钱学森访问美国。

  也许美国人是出于政治考量,但是,他们毕竟对当时对钱老的迫害做了道歉和说明。我想说,这和科学无关,这和科学技术无关,甚至和泄密,偷窃先进技术无关,这和人文精神,和人權,和一个人的自由有关,这就是精神,这就是很多从国外归来的学者应该一起带回来的精神……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答案……

  我们从钱老的经历中,隐隐约约看到了问题的答案。其实从正在为钱老寻找答案的温总理身上,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的答案——请大家回顾一下,温总理9月4日离开北京三十五中后发生了什么?

  发生了被很多人忽视,被有些人说成是“作秀”的一桩小事,温总理亲笔写信,为自己在点评老师讲课时犯的一个小小的错误真诚的道歉!——温总理找到了答案,他并没有说出来,他做了出来。

  如果总理能够为一桩这么微不足道的错误道歉的话,那么钱学森同志为啥不能为那篇也许害死了好多饥民的文章道歉?而伟大的共和国,又为什么不能为历史上那些人为的灾难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

  也许有人说,这种无法起死回生的认错,这种不关痛痒的认错,能和大学是否可以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扯上关系吗?难道道歉了,我们的火箭就能够上天了?难道道歉了,我们的科学就发达了?难道……

  不错,我要确切地告诉你,不但扯得上关系,而且息息相关,国家政权和统治者的反思和道歉也许只是我说的那种人类比任何科学技术都要先进和强大的精神力量的一种,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种!

  你能够想象,在一个知错不改、在一个没有包容精神、在一个死不认账、在一个扼杀自由精神的地方,在一个只注重科学却不知道科学精神为何物的地方,在一个只想要最先进的技术,却无法自由思想的地方,在一个所有的东西都被标上价钱,可人的心里却缺乏了基本的价值观念的地方……那里,能够培养出真正杰出的人才?那里,能够产生真正的和諧?

杨恒均 2009-11-1
中国报道周刊
http://www.china-week.com/html/5346.htm

Highlight, with highest respect >>>
"...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的大学依然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的科技依然是世界上比较落后的,我们的人民仍然是世界上最穷困的一群——为啥呢?因为原因很简单,发展科学技术,推动国家前进,和培养科学技术大师和杰出人才一样,并不是单单是靠“科学技术”就可以的,还需要宽松和自由的人文思想,需要与时俱进的大学和教育制度,需要适应新的时代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

"...也许有人说,这种无法起死回生的认错,这种不关痛痒的认错,能和大学是否可以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扯上关系吗?难道道歉了,我们的火箭就能够上天了?难道道歉了,我们的科学就发达了?难道……
不错,我要确切地告诉你,不但扯得上关系,而且息息相关,国家政权和统治者的反思和道歉也许只是我说的那种人类比任何科学技术都要先进和强大的精神力量的一种,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种!"

"...你能够想象,在一个知错不改、在一个没有包容精神、在一个死不认账、在一个扼杀自由精神的地方,在一个只注重科学却不知道科学精神为何物的地方,在一个只想要最先进的技术,却无法自由思想的地方,在一个所有的东西都被标上价钱,可人的心里却缺乏了基本的价值观念的地方……那里,能够培养出真正杰出的人才?那里,能够产生真正的和諧?"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為何香港這麼多問題?- 陳大文部落

近日樓市再起泡沫,地產商吹噓豪宅癲價,呎價動輒近十萬大元,這些唱好的吹水豪宅本來是為「新發采大陸喱洗黑錢」,現在連帶其他中至下價樓也升價,形成社會上新一輪置業危機,年青人打工仔買樓無望,就算有樓在手自住者,想換樓升級也是紙上富貴,手頭物業升了值換樓又買不起,無數草根階層想安份守己儲錢置業,奈何樓價跳幾跳,買樓的家鄉難望矣,社會上一片怨氣,特首曾蔭權九唔搭八的慳電膽變相加電費政策,不單未能推動環保,連親家利益輸送也被挖出來,環保局長邱騰華想護主,又被揭發胞弟掌握政府資料偷步買工廈改酒店圖利;這就是香港,這就是醬缸,烏煙瘴氣。


派糖的美麗假象

樓市泡沫令港人難以置業,於是又有新玩意,坊間開始有聲音強烈要求當局重售居屋,以解市民置業之苦,我個人而言,非常反對政府每當遇上短暫市況變動就立即用政策手段干預市場,現在看到的情況,是個別豪宅升至癲價,除非有證據證明會持續下去,否則拍板重售或新建居屋,說了動手也要三幾年,到時樓市和經濟市道已有變動,建了樓又不得不賣,又形成新一輸的市場失衡。


要政府派糖和搞一些所謂解燃眉之急的措施不難,但要考慮的是這些所謂救急方案是否真的有效救急。政黨為搏掌聲做應聲蟲柴嘩嘩起哄,雖可獲得一時好感,但日後市道變遷,當時的偉大策略,可能又變成民怨新沸點。我從來不認同以派糖來利民舒困,因為你無錢駛俾錢你駛不代表你真的變有錢,香港現時物價高企,主要原因,是大集團壟斷了日常食物和雜貨零售市場,超市瘋狂托價,又擁有大量主要消耗品的代理權,很多屋宛缺乏街舖,只能光顧大型超市,超市賣幾貴你也要買,嫌貴唯有買少一點,節衣縮食,超市寧願托價滯銷來囤積甚至過了期拿去掉棄也不減價,市民沒能力反抗,你吃不吃飯、吃不吃肉呢?


市民不夠錢買東西,政府派錢給市民去消費,結果變成大集團根本無須考慮減價求售,道理是很簡單的:超市壟斷了生活必須的食物和用品市場,然後托價,市民買不起,政府補助您,您一定買得起。這種「貼錢俾您去買」的派糖概念,大集團就不用因滯銷而報銷貨品,反正一定有人買,而且又買得起,嫌派糖不夠,市民又可繼續向政府施壓,再派多點糖,形成惡性循環,越是派糖,物價越貴,再派多些糖,物價再貴。


大集團和政府官商勾結,小市民逆來順受,民主派政黨聲嘶力竭又做不到多少改變,建制派保皇黨又妖言惑眾,加上香港人的偽道德又要「客觀理性冷靜和諧包容持平中立」,看見有政黨用激進方式為市民發聲,純奴性的醒字派香港人卻認為有失斯文。雖然心裡有怨氣,暗喜有人抱不平,但真的有人站出來請命,中國人金科玉律「槍打出頭鳥」又發作,再來個港喱最喜歡的「眾人皆醉我獨醒」、「意見一定要有新意」、還有深入骨子裡對大財團和高官既憎厭又暗暗欣羨的中國人心態,港喱是很易被奴役的,所以建制派無須多費氣力已可洞悉港人思緒,中國國歌竟然要人民站起來,但香港人這麼純奴,又怎懂得站起來討公義呢?


沒靈魂的勞苦大眾

我個人非常反對極左派的社會主義,但也不認同極端自由經濟主義,一個社會無可能凡事只向「最高盈利」和「最有商業效益」作唯一考慮。同樣,一刀切反對資產階級、「窮人必然好人」、及「商界必然邪惡」之類的極端左派思維也不是健全之道。現在有很多在大學讀過幾本經濟學巨著便郎郎上口大談自由經濟的偽學術派,搬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必然道理來解釋所有社會現象,但大前提是這立論必先要假設社會有較為公平公義的競爭環境。但香港目前卻不公平,人力資源錯配、教育政策失敗、政府偏向大財團,超級富豪幾乎掌握了香港所有經濟命脈,官員但求快馬升高官望退休去財團做跑腿,出賣政府重要資訊,官商私相授受,富豪賺多多錢還嫌不夠。經濟能力較佳的所謂中產人上人,一股正氣搬出和諧之道,無非為自己既得利益著想,最好用的理由就是吹捧絕對自由經濟,你搵不到錢是你有問題,是你缺乏競爭力,當你增強了競爭力,又說你要更上一層樓,經濟發展是一切,每一秒鐘要談生意,無止境的發展,每天要拆舊立新,莫視現有資源,盈利高處未算高,人的價值建基於為公司帶來多少財富,但何謂「最高」卻是沒標準。打工仔是沒靈魂的,只是「工具」,在絕對自由經濟體系裡的一顆顆小螺絲,隨時用完即棄。


香港自稱國際都市,連最低工資保障也沒有,極端經濟派要求基層勞工像乞兒,寧願拿更低薪水但求老闆施捨工作,說的道理好聽,為草根勞工著想,少點錢好過失業,但失衡的外判制度和大財團苛刻剝削,已令基層覺得,不如賤鬥賤問政府拿綜援還好過捱份牛工,反對最低工資的偽自由派,似是而非說此舉會削弱就業機會,但大眾應緊記,最低工資是針對真正低下層勞工,並非中環才俊,方案也不是捧草根為皇,只是很卑微的基本保障,偽經濟派為何是「偽」呢?因為其理據根本不是為經濟著想,只是用最簡單最公式化的「人工高了盈利降了」為依歸,再用「收少啲啦好過無嘢撈啦你抵諗啲啦」的口吻來矮化基層。


偽經濟派有無得益呢?有。作為企業中高管理層角度,當然是得益了,為老闆慳錢永遠是升職的籌碼。


不認為有問題才是大問題

香港人有一普遍弊病,就是明知香港有問題但不願意談問題,甚至喜歡把問題美化變成無問題。


小圈子捧出來的傀儡特首,自作聰明還不止,曾蔭權是很硬頸之人,但硬頸得來又小家,死不認錯,政治智慧近乎零,身邊智囊每天扮演魔鏡,為他貼金拍馬屁,曾蔭權總覺得自己無問題,就算香港人明知社會多問題,但有人提出批評,又會道德高地口誅筆伐高喊和諧,弱智特首加小丑智囊遇著蠢蛋奴性人民,一幅荒謬的圖畫就在眼前。


我已經說到口臭,香港不止生病而是病到近乎斷氣,對和諧中產和愛國富豪來說,香港當然是安樂窩,有錢萬事足,有最好最乾淨的美食、靚屋名車、珠光寶氣、有錢有面,中產好歹也有中上級住宅,事業有成,上了岸就對無力爭扎的窮人說風涼話,中國人龍的智慧「火燒不到肉不知痛」,「事不關己己不勞心」,自己安樂便是一切,平民百性要攀上社會階梯談何容易。當社會扭曲到某程度時,將面對巨大社會危機,生性溫馴的香港人終有一天忍不住煎熬,小小的導火線就可爆發大動盪。


香港人懂不懂站起來呢?對保皇派來說,只是一聲冷笑吧了。

陳大文部落
http://hkgal-today.blogspot.com/2009/10/blog-post_29.html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圓平﹕毒一定是害?

(文章原載 8 月 28 日佛門網<<明覺電子>>http://mingkok.buddhistdoor.com/cht/news/d/1769)

最近在社會和教育界鬧得熱烘烘的「校園強制驗毒計劃 」(下稱驗毒計劃),在在揭示了香港「教育」的一項重大的缺失,我指的是「環境教育」,不單只是狹義的學校教育。

毒品是有害身心的,沒有人反對;但,毒品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則不是真相。世上所有人、事、物,都因為某些條件的聚合而存在,毒品存在於學校也一樣需要特定的條件的。例如醫生、病人、醫院、疾病、毒販、拆家、毒窟…然後,學校、校長、校董、老師、學生、家長…然後,警察、社工…然後,毒品的種類、價格、市況、季節性供求…等等等等。這是廣義的條件,不同的條件決定毒品存在與否、存在的不同形態,與及對人的影響是禍是福 。另外是個別的條件。以學生吸毒為例,我們亦可以例舉導致個別學生吸毒的種種條件。找到的真相相信會是「不同的條件形成不同的學生吸毒個案」。

故此,把毒品在校院出現,只看待成學生和毒品,以至他們的尿的關係的話,未免太片面了。如果要確認毒品是否存在,學校就要先找出其存在的條件,然後,對症下藥,把條件剔除或改動,毒品便不能存在或以可被接受的方式存在了。事實是,條件通常都不只一個,不一定是在學生身上,也不一定在學校本身。故此,不能事先假設毒品存在於學校與及毒品只有百害而無一利,然後只用一種方式,只對準一個對象發炮,便以為可以解決問題。因為炮口不是對準毒品存在的條件發炮的話,只會徒勞無功。事實是,沒有足夠的條件,毒品就根本不會存在於學校之中。

對於「驗毒計劃 」,友儕間破口大罵,口珠筆筏的聲音,此起彼落,討論範圍涉及人權、私隱、尊嚴、年青人面對的壓力、親子關係、社會結構與及家庭的種種愛和關懷的缺失上等議題。網上更成立了「反驗毒計劃學生聯盟」(http://www.facebook.com/group.php?gid=125581054000&ref=mf)。有評論人直指政府捉錯用神,在明處找丟在暗角的門匙,以至忘記了「學校」的本質是什麼,「生活意義」為何(羅永生:獨立媒體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4298)。茶餐廳裡,亞叔邊飲奶茶邊罵「驗毒計劃」荒謬:「係人都知 D 粉響邊度嚟嫁啦!攪 D 細路做乜啫!都解決唔到問題嘅。」社會上上下下的迴響不可謂不大,討論亦見深化和多向度。

教育局一意孤行,九月開學便執行計劃。從廣義的教育而言,我在想,究竟在這樣的社會氣氛之下,教育局為我們廣大市民「造就」了一種怎樣的「環境教育」呢?

八月中,我參加了一個由一群廿七八歲的年青人策劃的電影欣賞會。欣賞會的目的是透過一系列與毒品有關的中外電影,探討年青人跟毒品的關係,文化上的和社會性的。第一套播的是英國的 Trainspotting,港譯〈迷幻列車〉。內容是1996年,愛滋病曼延的時代,蘇格蘭幾名十來歲的年青人與海洛英若即若離的黑色幽默關係。

我的外國(歐美)朋友們,對於子女吸食毒品的心態都持開放態度。他們總是對我說,當子女進入大學時自然會懂得取捨。他們如此「開通」,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年青時曾是「過來人」,明白到愈是刻意阻攔或迴避,愈變得神秘/神化,愈會引起年青人躍躍欲試的興趣。另一方面是,他們對毒品的認識如數家珍,都是從同齡的同學朋友處學到的,知道分寸,掌握後果,沒有甚麼認得恐懼的。毒品在在是陪伴他們成長的東西(如果不是恩物),就如可口可樂、迪士尼和其他物質化的生活的追求,只是毒性有異罷了。這個情況亦吻合〈迷幻列車〉的寫實劇情。戲中男主角Renton (Ewan McGregor 飾)經女朋友Diane(Kelly MacDonald 飾)一言驚醒,洗心革面,隻身從愛丁堡跑去倫敦找了一份穩定的樓宇經紀,努力工作,後來,還有自己的積蓄呢!另外,劇中,他嘗試過兩次戒毒。失敗的一次是自己事前做妥了準備,把房門牢牢釘死,最後卻敗於心引。另一次是他的父母幫他忙,把他鎖在家裡的房間,悉心照料,直至成功,而不是把自己的兒子送去「有關機構」或「尋求專業協助」,以致大義滅親,向警方舉報。兩次的戒毒過程,使觀眾明白到他們吸毒並非只有沉淪毒海,永不翻身的唯一後果,反而,他們,包括父母,都曉得「回頭是岸」不只一條路。故此,對於他們而言,吸毒是可一可再,可一不可再,或者不可一不可再的選擇,選擇權在自己。他們在成長的環境中學曉了自己的權利為何。

其實,影片在開場時已舖陳出那些十來歲的,香港人曾幾何時愛稱為「雙失青年」的「癮君子」,如何清楚知道生命的決擇,自己的權利。Rento的讀白與及自我提問說得再機靈不過:

Choose life. Choose a job. Choose a career. Choose a family. Choose a fucking big television, Choose washing machines, cars, compact disc players, and electrical tin openers.
Choose good health, low cholesterol and dental insurance. Choose fixed- interest mortgage repayments. Choose a starter home. Choose your friends.

Choose leisure wear and matching luggage. Choose a three-piece suite on hire purchase in a range of fucking fabrics. Choose DIY and wondering who you are on a Sunday morning. Choose sitting on that couch watching mind-numbing spirit- crushing game shows, stuffing fucking junk food into your mouth.
Choose rotting away at the end of it all, pushing you last in a miserable home, nothing more than an embarrassment to the selfish, fucked-up brats you have spawned to replace yourself.

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But why would I want to do a thing like that?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 I chose something else.

這段讀白的上半部大概是大部份香港人在踏足社會時所希望達成的目標—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也是大部份在高度發展的城市裡長大的年青人的人生價值觀。Rento曉得,他的朋友也曉得。然而,他們都懂得問為何自己要做那樣的選擇;然後,他們決定選其他的。燃燒一番之後,Rento 才獨自走上「正途」。
這是成長。成長是從真實的生活中培育出來的。 真實的生活提供了學校不能提供的「環境教育」,一種無系統,無結構,無始亦無終;人人是老師,但同時人人是學生的教育方式。弔詭的是,其影響是不言而喻,但同時是不能言喻的。原因是,那是我們成長中(不論年紀和人生階段)每分每秒面對的「真實」。可惜,香港人的成長(包括我自己的)是被動地處於一個被大人建構出來的真實。例如,在一個無毒的環境長大,就變成一個對毒品的認識幾近零的人。在我輩的認知裡,毒品就是「白粉」,食白粉的是骨瘦如柴,衣衫襤褸,不似人型,被家人朋友唾棄,終日隱藏在樓梯暗處向人討錢,最終倒斃街頭的「白粉道人」。這樣的建構,足以令人遠離所有有關毒品的事物,包括知識。時至今日,時間證明了「無毒的環境教育」不湊效。

電影欣賞會後的分享裡,年青的參加者都表示沒有吸毒的經驗,對毒品的認識淺薄。有些從take 嘢的朋友處略知一二。大家都是在那種建構真實中長大罷。當年看〈迷幻列車〉才曉得吸毒的可以是穿戴入時、唱歌跳舞、有智慧理想、有選擇、有出路、更有家人支持的。與會者皆義憤填膺,感受到身處溫水煮蛙的成長環境裡,找不到出路。很希望做點事,令到「定期驗尿」這種荒誕事不致成為這一代年青人成長的負面經驗。一方面概嘆香港的環境不如愛丁堡(不是外國的月亮特別圓那種),很羨慕人家的選擇自由和自主能力,另一方面,卻束手無策,不知道可以做甚麼,又不甘心坐以待斃。

從文化的角度而言,我們可以一言以蔽之說是港英兩地的文化差異,外國有的,不一定在香港出現,亦無法強求香港會傾刻間出現西方年青人的自由空間。然而,以上述的「條件」的角度去看,今次的「驗毒計劃」是不同條件的和合而「成事」的,難以逆轉。很有可能,我們自己也是其中一些條件的共謀而不自知。故此,希望/要求一個人、或靠一群人、以至祈望所有人有一致的看法而把它推倒,都是不可能的。再者,當我們有那些念頭出現時,我們的心自然就生起唯心安立的想法,阻礙了自己直接了解事情的實際狀況,以至真相。然後,我們發怒、唾棄、出汗、爆粗…無論如何都是無補於事,只會傷害自己,令自己看清真相的能力進一步降低。

那麼,自己是否沒有甚麼可以做的呢?那也不盡然。

我們首先要了解面前的真相,說的是關於自己的真相。我們有心想為社會、為學校、為學生、為老師…做點事,動機是良好的,沒有問題。但我們行事的基礎是怎樣的一回事呢?再一次,說的是自己的基礎,也就是先要了解的真相。容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經常說「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問題」,那不單只是 easier said than done,事實上是沒可能做到的。試想,我們的有色眼鏡從何而來的呢?從我們的心吧,也就是我們行事基礎的源頭。我們的心的成長是學校教育和環境教育培育出來的。前面提過,我們是成長在大人建構的真實裡。穿的(不准穿的)、吃的(不准吃的)、住的(不准住的)、用的(不准用的),以至學甚麼,不准學甚麼;瘦到那個尺寸,不得肥過那個尺寸;膚色色階的尺度等等。然後,過了一段日子,所有這些大人訂立的標準尺度就變了。真相只有一個:所有人為的建構都是有漏。看看現在種種人為的問題,就知道有漏的情況是多麼的嚴峻。我們的心也不遑多讓。在這樣的環境成長,我們無人能倖免,外面帶著有色眼鏡,內裡懷著有漏的心。不「驗心」,眼鏡除不掉,心漏難修補。

再來一個譬喻吧。因為心有漏,垃圾乘虛而入,它們是貪、慎和癡的聯合生產線大量生產出來的。我們的行事基礎就是由那些產品堆成的。於是,我們每做一件事情,宛如在垃圾堆上搞建設!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的建設會穩固嗎?聯合生產線每分每秒不推陳只出新,供應我們那個比 global market 還要大不知多少倍的心,我們卻一直善待著這件自己會長大的垃圾。

我們要做的是,破壞聯合生產線的三大條件—貪、瞋和癡 。這是很艱難的,只能夠超慢速地攪滲透,一小步一小步的滲。漸漸地,我們會發覺,自己對外境的真相的體會和發現,會自自然然深化了和開闊了。而同時,亦會看到自己,那是被垃圾覆蓋而忽略了的自己。亦即是自己的「真實的條件」。然後,我們可以檢察自己的「條件」,接著構思自己能力範圍內可以創造的新條件。這是一個自我淨化和自我開創的過程,以面對境況。否則的話,我們只會重複自己的慣性循環,以垃圾為行事基礎去處理面前境況,最終只是見「驗毒計劃」是「驗毒計劃 」。自我淨化使自己增強了自知之明的能力,然後就能夠見「驗毒計劃 」不是「驗毒計劃 」。尤有進者,當我們體會到自己對「驗毒計劃 」的不同見解是來自自己的心的改變,與「驗毒計劃」本身無關,也不是因為(眼) 讀了一篇有見地的文章、(耳)聽了一席有洞察力的說話,(鼻)嗅到一陣希望的空氣、(舌)嚐到一口醒神的美點、(身)參與了一項有意義的行動,以至(意)想到一條天下絕橋的話,也就是說,與別人無關,我們便有能力見「驗毒計劃」是「驗毒計劃 」了。因為我們不再被外境(其他的人事物)牽著鼻子走,尤其是自己的情緒。到達這個階段,才是開創的時候。換句話說,處理「驗毒計劃」的首要工作是要「驗心」,驗自己的心!我們的教育,就是缺乏了「驗心計劃」。若然這是你的第一次的話,一定是艱難的,往後無窮的樂趣,都是由這一次的艱難而來的啊。

心是怎個驗法的呢?宗喀巴大師著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裡,討論聽法的竅門一章,提到「斷器三過」的概念。我們可以借助這個概念來驗心:人宛如一個器皿。一.器皿傾側的話,就算有甘露降臨,亦不得其門而入;二.如果器皿是骯髒的,潔淨的甘露會被污染 ;三. 器皿有破爛的話,就算盛入甘露,總會從缺口漏走 。這個概念指出了我們的心的習性,包括忠耳逆耳、偏執於自己的錯誤成見與及心志不足以接納和持續貫注於真正能令自己得益(離苦得樂)的知識。驗心,就是時刻練習檢察自己是否犯下這三種過患。練習多了,純熟了,漸漸就可以斷除習性,清除心中的垃圾。心清,自然眼明,看到真相。

心清眼明,不管是「驗甚麼計劃」在面前,我們都能夠根據自己的「條件」來做決擇。

週一, 2009-08-31 16:29 — 蕭曉華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4462

梁文道:佛教是世界最佳宗教?

(文章原載於第170期「明覺電子」﹕
http://mingkok.buddhistdoor.com/cht/news/d/2468)

據說全球二百位宗教領袖早前在日內瓦開了一個大會,把「世界最佳宗教」的頭銜頒給佛教 (請參見http://mingkok.buddhistdoor.com/cht/news/d/1009)。消息出來之後,不少法友奔走相告,互報喜訊,我一週之內就起碼收到了十封相關電郵。沒錯,這是很值得高興的事;但是身為佛弟子,大家在歡喜之餘,是否也要停下來如實自省,至少問一些很根本的問題呢?比方說,這批來自不同宗教的領袖為甚麼要評選出這麼一個獎?難道大家不覺得這種選舉很奇怪嗎?在宗教交流成為共識的今天,何必硬得在各大宗教之間分出高下呢?仔細再看那一則報道,我們很容易便能發現,所謂「國際聯合宗教會」(Icarus)的這個決定是有原因的。

根據該則報道,與會的泰德神父指出:「他雖崇愛天主教,但內心常深感不安,因為在宣導基督愛的同時,往往在聖經裏發現為上帝而殺害異教徒的經文」。伊斯蘭的塔彌阿斌.魏塞德教長則說:「雖然我是虔誠的穆斯林,但看到很多個人的忿怒和瞋恨,籍用殺戮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宗教的崇敬,而不是自我調節的途徑」。大會主席伊卡羅斯認為,佛教之所以得到這個榮譽,「是因為在過去歷史中,沒有一場戰爭是以佛教名義而戰,與其他宗教明顯不同」。

也就是說,這些領袖選出最佳宗教的主要依據之一是看它和戰爭的關係有多深,看它是否能夠貫徹和平的精神。之所以如此著重這項原則,自然是因為今天的世界並不平安,而且這裏還有宗教的關係。

自從「九一一」事件之後,不同宗教和文化之間的衝突就成了一個備受關注的現象。一方面,我們看到極端組織以伊斯蘭的名義發動恐怖襲擊;另一方面,則有美國的基要派牧師公開倡言政治暗殺。於是有些知識份子便把問題的根源歸到宗教頭上,甚至聯合推動了一場「新無新論運動」。他們或者把宗教比作「大腦裏的寄生虫」(Daniel Dennett語),或者「無益的幻覺」(Richard Dawkins語)。正當這類新無神論著作大行其道,氣得宗教界人士牙癢癢的時候,忽然又有一批左翼思想家加入戰團。從英國的伊格頓(Terry Eagleton)、法國的巴丟(Alain Badiou),義大利的阿甘本(Giorgio Agamben),一直到紅遍全球思想界的斯洛文尼亞哲學家齊澤克(Slavoj Zizek),莫不紛紛出書指陳基督信仰的革命性,提出宗教是對抗全球資本主義霸權的利器,直斥新無神論者才是冥頑不靈的保守派。

在這種知識份子小圈子的討論之外,還有一個趨勢震驚了許多相信宗教早已過時的人,那就是「宗教回來了」。不只南美和非洲地區的各種宗教信徒數字不斷上升,連那個早已世俗化了的老歐洲也出現了回到教堂的熱潮。這種趨勢會不會使得世界更不平靜?信徒和非信徒能否和平共存?不同教派的信徒又會不會製造出比以往更巨大的紛爭呢?

如此一來,目前有關宗教的言論戰線至少就有三條了:一是伊斯蘭和基督信仰兩邊保守派的爭執;二是新無神論的興起,與全球各大宗教信徒人數急劇增加的現實,兩者間產生了劇烈對立的效果;三,左翼知識界試圖爭奪宗教教義的解釋權,一方面力拒新無神論,另一方面則炮打傳統宗教的保守派。有意思的是,在這麼錯綜複雜的「宗教戰爭」裏頭,佛教卻隱然像個局外人似的,不只沒有主動加入種種爭論,也很少被交戰各方提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如果仔細檢閱一下論戰各方的著述和言論,我們就會發現他們對佛教其實是很陌生的。在伊斯蘭和基督教的保守派看來,佛教根本是不必去談的「不相干因素」。在左翼看來,佛教大概都是群愛好和平的素食者,與世無爭,從不主動參與政治事務。在不少新無神論者眼中,佛教甚至說不上是個宗教;他們繼承了凃爾幹(Émile Durkheim)的判斷,把佛教看成是種精神甚至哲學傳統,犯不著花那麼多力氣去攻擊它。也就是說,出於對佛教教義和歷史現實的不理解,這些人既忽略了佛教史上「僧兵」參與戰爭的事跡,也忽略了古代王朝曾把佛教當成治國意識形態的往績,更忽略了佛教在一神信仰之外的宗教面向。所以,佛教就這麼保住了它在大眾文化中的形像了;寂靜避世、沉默寡言……。又由於大家都相信佛教是種無神的宗教,於是佛教就可以格外寬容,至少不會捲入其他信仰之間的爭執。

這種形像當然是不正確的。因為我們知道佛教並非無神論,只不過我們對「神」的看法和其他宗教不太一樣了。而且佛教也不只是一套理論性的學說,它還是貨真價實的宗教;強調信仰,注重皈依帶來的轉化,完全符合比較宗教學教科書對宗教的定義。另外,佛教也從來不是避世的;相反地,它對社會規範和倫理安排有一定的看法,歷史上它甚至有過主動介入政治以發揮影響的實際經驗。然而,上述種種錯誤印象還是流傳甚廣,連不少佛弟子也都信以為真。

很多無神論者對佛教保有一定的好感,不是因為他們懂得佛教,而是因為他們不暸解佛教。基於同樣的理由,很多其它宗教的開明派也對佛教感到份外親近。我們佛弟子真的值得為此高興,甚至感到自豪嗎?恐怕不;我們反而應該離開那個雖然舒適但卻不實的安全小屋,捫心自問:對於這一大堆關於宗教的爭議,佛教徒要有甚麼看法?對於種種源自宗教的社會衝突,佛教徒應該如何介入?對於宗教傳統與世俗社會之間的矛盾,佛教的啟示又是甚麼?

假如真有那場「日內瓦會議」,真有一群宗教領袖把佛教選為「世界最佳宗教」,它的背景就是前面所說的「宗教戰爭」了,而佛教獲選的理由也很有可能是佛教那消極但卻平和的公眾形象。無論從甚麼角度來看,這都是個值得我們反省多於單純感到喜悅的消息。
更何況,這條消息也許只是個謠言。

除了那則在法友之間流傳的「新聞」之外,我找不到任何有關這場會議的報道。上網搜尋,我也沒發現「Icarus」這個組織的任何資訊;連那些被引述的「宗教領袖」也是不存在的。假如它是假造的故事,那麼誰是編造它的作者?他為甚麼要虛構這麼一段「討好」佛教的謊言?我們又為甚麼會不分青紅皂白地為之歡喜,協助它的傳佈呢?

省察自我永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週一, 2009-10-19 16:09 — 蕭曉華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4900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馬傑偉﹕周秀娜對文化研究的提問 【明報專訊】2009/10/19

周秀娜與李小良對話,引來流行周刊與報章圍攻,大罵周秀娜無腦,極盡尖酸刻薄之能事;傳媒中人對從事文化研究的李小良亦不客氣。有線電視製作半小時節目,批評李小良中英夾雜、語意不詳、淺入深出。評論筆伐者眾。張堅庭以「大小不良」為題,把李小良與甘乃威相提並論。林奕華的文章最鋒利,直刺要害,文題〈問周秀娜,不如問自己〉,指追問周小姐「快不快樂」,倒不如追問買寫真及攬枕的消費者甚至是李小良本人「快不快樂」,這才是周秀娜現象的核心所在。

模對碰學者,引起如此巨大的迴響實屬罕見。其中不單有香港媒體對性感情色的迷戀,以及港人長年對少女展現性感的百般禁忌,更暴露了近年流行於學術界的文化研究的種種異狀。有關媒體與情色,評論甚多,不贅。近年文化研究已普及於社會運動及文化評論,亦常見於思潮版的文章。今次事件把這門熱門學問推出台前,並以「廢」的形象現身,令人頗為錯愕。事件一方面加深了傳統學科對文化研究的輕視,另一方面亦加深了學界與媒體的隔閡與偏見。部分公眾人士再一次「證明」學者言談深奧。而諷刺的是,文化研究其中一個重點,是要介入流行文化與普羅市民的生活。如今介入不成,反被疏遠,是否有點黑色幽默?李小良本意要抗衡精英階層對模的歧視,卻變成是模再一次被流行媒體踩成胸無半點墨的尤物。學術高調,現實難纏,雙方的橋樑破裂了。借用李語,文化研究的學者與粉絲,「有冇欲望同衝動梳理一下複雜自己」?


文化研究貢獻:打破文化高低

先申報利益。我與李小良不算深交,但是有講有笑的朋友,而我亦曾經有幾年熱中於文化研究。所以下文是自我反省多於對事件的批評。必先肯定,文化研究其中一個貢獻,正是打破文化高低之分,把流行、通俗、市井生活引入大學作嚴肅分析。文化研究自80年代由英美傳入香港,在90年代為人熟識,影響不少人文及社會學科,並於嶺南大學成為專門學系。文化研究學者大多有一傾向,就是不理會文化等級,凡是人心嚮往而有社會效應的,均可引入學術殿堂。科大對談之前,有批評指模通俗,不應入侵大學。當然李小良與同仁不會苟同。模現象,不單涉及情色、女體、禁忌、壓抑、成長、性感消費,甚至是新一代的價值與機遇。模這個標籤可能曇花一現,但上述的引伸問題卻是時代問題。所以模研究與《紅樓夢》之類的文學研究,同樣有深厚的學術價值。

意願雖好 加深雅俗鴻溝

我相信李小良的良好意願是要打破雅俗屏障,但可惜客觀效果是加深了雅俗的虛偽鴻溝。我從有線電視的報道,知道周秀娜為尊重教授與大學生,選了得體的衣飾,預先讀了些辯論口才的工具書。外人看來這可能是「臨急抱錯佛」,但從有線的訪問可見,周秀娜心目中,走入大學是高攀。她是認真面對。最後不知如何回答教授的問題,竟說了一句「後悔不好好讀書」,再一次肯定「唯有讀書高」的民間信念。但不要忘記,她成功出位,正正不是靠學歷打出名堂。看見她屈從於大學這個高級牌匾,然後傳媒踩之而後快,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周秀娜那一句「好深啊」,我覺得她是學術語言的受害者。李小良一番善意,只是無心之失。他的用語,如「moments」、「愉悅」等,就算問一個大學三年級的高材生,她也可能「O晒嘴」。而正因為文化研究那一套術語,加於模身上,語言不單沒有透視現象的能力,「救佢反而害佢」,讓李小良做一個高深的學者,周秀娜做一個無腦無學歷的妹,然後被周刊借題發揮,強化學術與民間的雅俗界線。

李小良所套用的術語,例如evasive pleasure、主體自覺、emotional moments、奇觀社會等等,文化研究學者大都熟識。不怕對同仁坦白,我是愈來愈懷疑文化研究的複雜術語。起初我還是前一句「快感」,後一句「欲望」的,用得起勁,自覺愉悅。但這多年來我是虛心自問,這些說法,是否實有所指?是否比通俗語言更有效?個人覺得,自己那套文化研究,有時真係「淺入深出」。所謂intensively emotional moments,所謂pleasure,在這種與模對話溝通的情景,意之所指,似乎就是「好爆」、「好型」、「好High」,「覺得自己幾OK」、「自信返晒」;這些不也是周秀娜同代人的顯淺說法嗎!

在學術會議,大家分享抽象的共同語言而作理論推敲,那是自然又有必要的學術對話。但我發現自己跳進術語的世界中,自以為是介入日常生活,卻是迷失與迷信,更覺遠離生活。人文學術只要能透視文化,術語艱深又何妨。但今次科大對談的用語,其實並不高深,只是錯用。被訪者在不知情下,被慣常不用的「古怪」言詞詰問,「被考起」實屬必然。這是溝通、傳意、訪談的失誤。再進一步,「愉悅」是否實有指,而非文字遊戲,那就要看文化研究者重視人生世相,還是在學術迷宮自娛。

這裏可補充一則文化研究的真實笑話。90年代中期,物理學教授Sokal,投稿著名的文化研究學刊《Social Text》,發表了一篇「廢」論文,說什麼「概念革命,已深化了一個未來的後現代和解放科學的涵意……」總之把最流行的學術潮語「抄埋一碟」,而惡搞論文竟被刊登。他又在另一本期刊《Lingua Franca》自我踢爆,寫了一篇〈A Physicist Experiments with Cultural Studies〉,旨在說明文化研究一見學術潮語就興奮莫名,不理是否呼應現實,就視之為學術珍品。這個「文化研究實驗」,震撼美國學術界,史稱「索卡惡作劇」(Sokal's Hoax)。文化研究被整蠱,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索卡有心玩,避無可避。文化研究不少精闢概念,能讓人超越常識,揭開現象背後的關係,不應被索卡一筆勾銷。

但按照我只有三數年與文化研究的「戀情」,也感受到文化研究對於「淺入深出」的術語特別熱情;那些對術語的愉悅,有甚於對現實人心所向的追尋。周秀娜喜歡「爆」,追求自我,改造身材,自知三點不露同時售賣性感與性幻想有其市場,而她背後的經理人深明此道,配合周小姐自信、有堅持,而且EQ高,不怕傳媒醜化,最終成名圖利。這個模故事,以及背後情色、女體、禁忌、壓抑的問題,真要耐心梳理;概念能否說明問題,才最重要。

李周對談 不少概念錯配

今次對談,有不少概念錯配之處。英式文化研究對精英與低下階層之間的抗衡理論,按照我有限的理解,並不適用於香港模。香港的精英,價值觀與文化品味其實十分市井。香港精英以前大都是移民。周秀娜不算是草根,批判她的傳媒也不是貴族。此外,John Fiske的evasive pleasure更難套於周秀娜頭上。我不覺得她是逃避主流並在抗衡中得到快樂(或愉悅)。她是在香港這個殘酷的消費社會之中尋找掙錢謀生的空間。

這幾年,我幾乎放棄了文化研究。但上月同事訪問美國文化研究開山祖師Lawrence Grossberg,令我重新對文化研究心生敬意。目前文化研究已逐漸普及,甚至已成為獨立的學系。這可說是文化研究的成功之處,但也可視為文化研究的獨特性已逐漸模糊。在文化研究開花結果又變得性格模糊的今天,Lawrence Grossberg回顧文化研究的歷史,重申文化研究的精粹,是一種面向當下的「激進處境主義」。激進處境主義是以具體處境作為第一優先。其激進之處,在於質疑一切現有理論、意識形態、建制權力對現的詮釋;努力進入處境具體特性,並作富想像力的推敲。

Grossberg說,處境在變、各地不同、時代不斷變遷,文化研究學者因此不能慵懶,對每一種新處境的研究都是一種新的介入。上世紀下半葉在英美發展出來的文化研究成果,只能參照而不能硬套在今天;各地文化有其獨特性,在普遍的通則之下各有表述。Grossberg在電話對話之中,對華人文化研究學者說﹕請你們放棄英美那些精英與民間抗衡的概念,從你自己社會出發,認真對待身處的十字路口,這就是文化研究。


身處的情景最重要

我想,文化研究當初吸引我之處,就是這種「激進的處境主義」:經典可參考、理論可參考、術語可借用,但最重要的是你身處的情景。Grossberg回到基本,把我從文化研究的懷疑與失望之中稍為挽回過來。

說得遠了。我只想說,Grossberg的提醒值得香港文化研究者反思﹕不少學術理論都是求普遍通則,文化研究是義無反顧的追尋當下處境的特殊性格,努力貼近現場,站在十字路口,猶豫、思考、追問。

上文的自問自答,有何粗淺曲解之處,希望學者同道指證。共勉之。

*與Grossberg 對談,可參考最新一期的《傳播與社會》學。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2009年10月17日 星期六

黑幫專家﹕龍頭棍只是傳說

【明報專訊】有警隊黑社會專家指出,本港上世紀50至60年代曾發生多次暴動,當中涉及多個黑幫,當年警方採取大規模打擊黑幫行動,把不受歡迎人物遞解出境,並搜獲黑幫儀式證物,當中包括令旗、畫符黃紙和其他神壇用品等。


專家指出﹕「傳統黑幫的確有旗幟,不同旗幟有不同用途和含意。但時移世易,本港黑幫在警方不斷打壓下,行事已轉趨低調,一切儀式從簡,亦不會有人明目張膽收藏黑幫物品。電影《黑社會》描述的龍頭棍,只是傳說,不可盡信。」今次檢獲的令旗和上面所繡詩句,專家認為箇中真偽及實際含意要進一步鑑定。


汽水廠工會演變黑幫


「水房」是本地崛起的老牌黑幫,發源深水九江街一帶,上世紀30年代組成初期,成員主要是「安樂」汽水廠的搬運工人,故取名「和安樂」,俗稱「(汽)水房」,該會由最初的工人組織,慢慢演變為黑幫。


黑社會起源可追溯至清代「反清復明」秘密組織,入會儀式佛道合一,後發展成「洪門」,其後再分支變質成今日的三合會社團。本港「和字派」幫會,如和勝和、和安樂、和合圖等,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推舉新「龍頭」領導幫會,而潮洲幫「新義安」則屬家族世襲制,「龍頭」一職不傳外姓。


電影《黑社會》中描述黑幫人馬入會,被問︰「愛兄弟定愛黃金?」時,都斬釘截鐵答︰「愛兄弟﹗」但黑社會專家指出,現實中黑幫人馬都是烏合之眾,只講利益不講義氣。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King Crimson - In the wake of Poseidon

Platos spawn cold ivyed eyes
Snare truth in bone and globe.
Harlequins coin pointless games
Sneer jokes in parrots robe.
Two women weep, dame scarlet screen
Sheds sudden theatre rain,
Whilst dark in dream the midnight queen
Knows every human pain.

In air, fire, earth and water
World on the scales.
Air, fire, earth and water
Balance of change
World on the scales
On the scales.

Bishops kings spin judgements blade
Scratch faith on nameless graves.
Harvest hags hoard ash and sand
Rack rope and chain for slaves
Who fireside fear fermented words
Then rear to spoil the feast;
Whilst in the aisle the mad man smiles
To him it matters least.

Heroes hands drain stones for blood
To whet the scaling knife.
Magi blind with visions light
Net death in dread of life.
Their children kneel in jesus till
They learn the price of nail;
Whilst all around our mother earth
Waits balanced on the scales.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我自求我道...!!

《道》——黃霑詞、曲、唱

 (白)人間道
  道道道道道道
  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
  道可道非常道
  天道地道人道劍道
  黑道白道黃道赤道
  乜道物道道道都道
  自己嗰道係非常道
  呸呸呸呸呸胡說八道
  no no no no no 胡說八道
  呢度嗰度邊度係路(笑)哈哈
  花道茶道哈陰道陽道哈
  零度密度鹹度淡度光度熱度雷射角度
  鬼哭神號旁門左道狗上瓦坑必然有路
  你度佢度豺狼當道唏我自求我道
  我自求我道
  海底隧道天后廟道皇后大道羅便臣道
  馬頭圍道牛頭角道金馬倫道銅鑼灣道
  條條大道條條係路
  哈我自求我道
  我自求我道
  道可道非常道
  天道地道人道劍道
  一道二道三道四道
  東道南道西道北道
  左道右道前路後路
  都都都都都係胡說八道
  呢度嗰度
  邊度係路(笑)哈哈
  花道茶道哈陰道陽道哈

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台灣42萬雙失青年 不讀書不工作 「尼特族」較港多近20倍 明報專訊 2009/09/22

不就學、不就業的「尼特族(NEET)」(類似香港的雙失青年)已成為各地青少年失業的普遍議題。據台灣學者估計,台灣「尼特族」達42萬多人,佔青少年的12.3%。


「尼特族」(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簡稱NEET)一詞最早使用於英國,指16歲至18歲終日無所事事的年輕族群,類似美國所講的「歸巢族」,大陸說的「啃老族」。


「尼特族」與失業者不同的是,他們對於沒有工作並不感到焦慮。


專家憂埋社會隱患


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周玟琪在其《就業安全制度的缺口》論文中,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01年資料,15歲至24歲未升學、未就業人數,粗略估計台灣12.3%青少年屬「尼特族」,人數約42.7萬人;若依2005年大專畢業生一年後就業情調查,大專生有高達16.8%是屬於「尼特族」。


台灣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副教授李易駿對台灣「尼特族」現象憂心忡忡,他指年輕人不婚、不育、不生、不養、不工作,「究竟在做什麼」?而「尼特族」首要面臨的問題是「錢從哪裏來」?他擔心這些不就業的青少年誤入歧途,從事非法活動,成為社會隱憂。勞委會職訓局也指出,由於少子化,「尼特族」現象及高學歷高失業會愈來愈嚴重。


大陸30%成年人由父母供養


統計顯示,中國大陸在2005年16歲至29歲未就業的人數約有886萬人,雖然只佔3.62%比例,不過依據「老齡科研中心」的公布,大陸有高達30%的成年人是屬於被父母親供養的「啃老族」,他們在家裏吃老人的、用老人的,覺得天經地義。


而據香港勞工及福利局本月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15至24歲失學失業(雙失)青年由2007年的2.16萬人,升至去年2.25萬人,急升4.2%。其中20至24歲雙失青年按年升近14%,達1.31萬人。


明報駐台記者彭孝維專電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蔡子強﹕替天行道的虛妄 明報專訊-2009/09/17

前一陣子,TVB的周末子夜場,重播《死亡筆記(下集)——最後的名字》。這是一套3年前已經在香港公映過的電影,但如今再看一次,仍覺感觸良多。

死亡筆記啟示錄


故事描述主角夜神月,偶然拾到了一本死神遺留在人間的筆記,只要把別人的名字寫在筆記本之上,那人便會如你所願般死亡。主角雖然念法律,但卻憤世嫉俗,認為現實是根本無法把壞人繩之於法,讓他們得到應得的制裁。因此當他拿到這本筆記後,便如獲至寶,妄圖以此替天行道,消滅世上所有壞人,建立一個「美好新世界」。


但發展下去是,他不單以暴易暴,更走火入魔,把死亡筆記用來對付苦苦追尋他的一眾警務人員,甚至為了掩飾身分和甩身,而傷及無辜,最後甚至連他那當警官的父親,也不惜一併要犧牲掉。


電影的結局是,主角被拆穿,之後,他歇斯底里的辯白,說自己執意要建立的,就是一個美好新世界,而「奇拿」(他行事時的代號),就是這個新世界的神。他說在自己得到筆記之前,世界充滿邪惡,社會腐敗,充滿矛盾,但奇拿出現之後,社會犯罪率下降了70%,這不就是大家所希望的美好新世界嗎﹖他說反對他的人,只是活在溫室裏,不知人世間多險惡,無辜的人成了壞人的犧牲品,有些人是死不足惜的,對付這些人,法律顯得無能。


他的父親卻回應說,制度並不完美,執行這個制度的人亦然,但至少起到一些作用。而與其鬥法的宿敵L則說,他只是一個兇手,而那本筆記,就是最邪惡的武器。


臨終前,夜神月的最後一句說話,仍是執迷不悔的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正義。」


以暴力或恫嚇 建立美好新世界


現實上不會有死亡筆記,但偏執者一樣可以找到替天行道、建立美好新世界的武器,例如互聯網。


梁文道與長平(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其中一位時事評論員)對談時,提到以前要冒的風險就是得罪官方,現在則多了一層,那是來自民間。長平說自己並不怕爭論,但現時網民是會在網上發帖子,號召大家攻擊你的家人,還附上地址,甚至帶上什麼工具等。這些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憤青」。不要盲目相信「people's power」,它有時可以變成一種很情緒化、甚至面目猙獰的民粹主義,例如把忠言逆耳者,罵作漢奸。


網上憤青並不是國內的專利,香港一樣有「網上欺凌」,例如:


●把受害人之個人資料(如真實姓名、容貌、就讀學校、住址、家人等)公開;


●把受害人容貌移花接木至其他人,又或者不雅的相片中,在旁加上誹謗性文字;


●散播網上謠言來損害受害人又或者其機構的聲譽,甚至危害其人身安全;


●在討論區以發帖來羞辱受害人。


因支持西藏人民人權自由的陳巧文、又或者《星期日檔案》所塑造的「黎三萬」等等,都是當中的典型個案,前者牽涉的是民族主義,後者則牽涉「港男」的「正義」,都是有部分人看不順眼,希望她們(其言行)從此消失,雖然這些人手上並沒有死亡筆記。


近月,香港政治氣候持續惡化,說的已經不是建制/泛民陣營的兩極化,那甚至是泛民陣營內部,也出現撕裂。例如,劉慧卿參與街頭論壇,討論總辭、公投等議題時,被街頭熱血青年不斷打斷,甚至粗口辱罵,質疑她以及民主黨的政治誠信和承擔,令她一度憤然「掟咪」,聲言離場。這也難怪,作為民主派的健將,我相信遭到這樣的待遇,可能是她20年來的頭一遭(當然維園阿伯的另計)。


湯家驊後來在個人網誌中說,看到有關的報道和網上短片,心裏隱隱作痛,為什麼不同意見便是敵人,便要受清算?如果民主派也不能互相包容,如何說服其他人民主的基本原則是包容和尊重?


我相信前述提到的網上憤青、街頭熱血青年,他們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所認定的「正義」,覺得自己理直氣壯,大義凜然。那可以是愛國主義,也可以是雙普選,又或者是公投。


他們的武器,或許不像死亡筆記般殺人於無形,又或者國家機器般赤裸和刺眼,但卻可以一樣的橫蠻和暴力。他們常常辯說自己沒有軍隊,亦不能抓人坐牢,因此不要過分渲染,但當你進行網上欺凌,又或者訴諸街頭恐嚇時,我看不到受害者所面對的壓力和恐懼,會與國家機器加諸的白色恐怖,有什麼大分別。


End cannot justify means


權力,本來就不單是只有國家機器的那一種形式,國家機器從來都不是分界的標準。無論是用一把槍指住你,又或者用互聯網威脅要動你及你的家人,都是要你心生恐懼,因害怕而把言論自由surrender、「和諧」掉,兩者本質上沒有多大分別。


不錯,世上有很多醜惡和不公的事,但當我們打算匡扶自己心目中那份「正義」,替天行道時,或許應該先看看《死亡筆記》的故事,再想一想,我們會否過於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為世間造成更大的不公義。


不能因為結果,而合理化任何手段,「End cannot justify means」,這本來就是政治哲學的一大教訓。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 高級導師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Massive Attack - False Flag (with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I ever read)

Lyrics:

In city shoes
Of clueless blues
Pays the views
And no-mans news
Blades will fade from blood to sport
The heroin's cut these fuses short
Smokers rode a colonial pig
Drink and frame this pain i think
I'm melting silver poles my dear
You bleed your wings and then disappear
The moving scenes and pilot lights
Smithereens have got 'em scaling heights
Modern times come talk me down
And battle lines are drawn across this town
Parisian boys without your names
Ghetto stones instead of chains
Talk 'em down cause it's up in flames
And nothing's changed
Parisian boys without your names
Riot like 1968 again
The days of rage yeah nothing's changed
more pretty flames
In school i would just bite my tongue
And now your words they strike me dumb
The flags are false and they contradict
They point and click which wounds to lick
On avenues this christian breeze
Turns its heart to more needles please
Our eyes roll back and we beg for more
It frays this skin and then underscore
The case for war you spin and bleed
The cells you fill screensavers feed
The girls you breed the soaps that you write
The graceless charm of your gutter snipes
The moving scenes and suburbanites
And smithereens got 'em scaling heights
Modern times come talk me down
The battle lines are drawn across this town
English boys without your names
Ghetto stones instead of chains
Hearts and minds and u.s. Planes
Nothing's changed
And english boys without your names
Riot like the 1980's again
The days of rage yeah nothing's changed
More pretty flames

Interpretation, by Matt2971
http://www.songmeanings.net/songs/view/3530822107858581839/

False Flags"

'False flag operations are covert operations conducted by governments, corporations, or other organizations, which are designed to appear as if they are being carried out by other entities. The name is derived from the military concept of flying false colors; that is, flying the flag of a country other than one's own. False flag operations are not limited to war and counter-insurgency operations, and have been used in peace-time; for example, during Italy's strategy of tension.'

(See http://en.wikipedia.org/wiki/False_flags)

The song is obviously anti Iraq war, and bites into the whole corrupt economic and social system that underpins such a war. This is perhaps unsurprising since:

'[Robert] Del Naja is - perhaps notoriously - open in his views, and has no qualms about criticising government policy. He was strongly opposed to the 2003 war against Iraq, and with fellow musician Damon Albarn personally paid for full page adverts in the NME magazine.'

(See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Del_Naja)

It's hardly surprising then that in a media system controlled by the system, �False Flags� hardly saw the light of day.


"In city shoes
Of clueless blues"

Reference to the ubiquitous uniform of city businessmen and women the world over. A rererence to the core of the corrupt economic system.


"Pays the views
And no-mans news"

Reference to the corporate ownership of the media. In effect the media is payed - through advertising - to dispense standard "views" as directed by the system. This is interspersed with �no-mans news�: pointless stories about celebrities and such to comatose the masses.


"Blades will fade from blood to sport
The heroin's cut these fuses short"

Possible reference to the thinking masses being comatosed themselves by drugs. "Blades will fade" and "blood" referencing cocaine (which is cut with blades) and heroin (injected into the blood stream - �spore� would be more effective than �sport�). The cutting short of fuses suggests that the youth's reliance on drugs prevent the action of dissent that is needed and called for in the song.



"Smokers rode a colonial pig
Drink and frame this pain i think"

And even those not going the whole hog with drugs are comatosed from the pain of modern life by using dope and drink.


"I'm melting silver poles my dear
You bleed your wings and then disappear"

Another heroin reference.


"The moving scenes and pilot lights
Smithereens have got 'em scaling heights"

The "pilot lights" could be a reference to crack, which is often home-made by heating a solution in spoon above a cooking ring, rendering the �scaling heights� part of the line obvious. However, there's a second possible meaning of the line (which could be double) where �smitherines� references the TV images of the US bombing of Baghdad, and certain sick people getting excited by them.

(See http://dictionary.reference.com/search?r=2&q=smithereens)


"Modern times come talk me down"

The �modern times� of the unwise masses living lives as prescribed by a system that has brainwashed them, and the wise being similarly eliminated by their own escapist drug habits, literally �talk down�, or shout louder than those actually trying to say something like Del Naja.


"And battle lines are drawn across this town"

Battle lines of opinion are drawn everywhere between the wise who percieve the corruption of the system, and the unwise and brainwashed who do not, or are evil enough to ignore it.


"Parisian boys without your names"

'Without your names' may refer to anonymous identities on the internet, the only partly free media left, and the great hope for organising any change.


"Ghetto stones instead of chains"

Not sure about this. �ghetto stones� could be a crypic reference to computer mice � a modern day tool of dissent, or it could be more literal. The ghettos having the same chaining effect of imprisonment of the masses.


"Talk 'em down cause it's up in flames
And nothing's changed"

Nothing has changed wince the last uprisings of the people, like the anti-Vietnam war movement in the 60s.


"Riot like 1968 again"

There were 'a series of protests and a general strike that caused the eventual collapse of the De Gaulle government in France.' (See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y_1968).


"In school i would just bite my tongue
And now your words they strike me down
The flags are false and they contradict"

See the title piece above. Del Naja possibly heard the phrase from a teacher at school.


"They point and click which wounds to lick"

Possible reference to the 'wound' inflicted by the media after their wrongful accusations against him:

'In 2003 there was controversy surrounding allegations of indecent material when the police arrested Del Naja on suspicion of downloading child pornography. The investigation was later terminated and no charges were brought. An expert witness from the case wrote in April 2007 about the sloppy police work lea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See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Del_Naja)


"On avenues this Christian breeze
Turns its heart to more needles please
Our eyes roll back and we beg for more
It frays this skin"

Reference to religion - which is no better than the system (In fact it's just the superseded previous system) � having the same effect to just turning the youth onto drugs as an escapism.


"and then underscore"

Another possible internet reference. The underscore character used in many screen names.




"The case for war you spin and bleed"

Reference to the false �case for war� (Iraqi WMDs etc) that was made in the West by the system.

Note the use of "you" and "your" throughout this section. This refers to the system itself.


"The cells you fill"

Reference to Guantanamo Bay, and also possibly the general false imprisonment of people for non-offences. Like drug offences.


"screensavers feed"

A possible reference to attempts to sterilize the Internet.


"The girls you breed"

Reference to the idiotic celebrity wannabes that are the role models of young women brainwashed by the system.


"the soaps that you write"

Another method of brainwashing the masses being the banal soap operas on TV.


"The graceless charm of your gutter snipes"

The general phrase �gutter snipes� can be used for people of low moral fibre:

(See http://www.webster-dictionary.net/definition/Guttersnipe)

However, specifically, the slang 'gutter press' in the UK refers to the particularly hugely popular, but dually manipulative and mindless tabloid papers like The Sun and The Mirror:

('Tabloid newspapers are sometimes pejoratively called the gutter press' - See http://en.wikipedia.org/wiki/Gutter_press.)

So 'gutter snipes' could reference the journalists working for them. This is relevant to the "no-mans news" above, and also Del Naja's own experience with them (See 'which wounds to lick' above).


"Hearts and minds and US Planes
Nothing's changed"

Says it all.

"And english boys without your names
Riot like the 1980's again"

The race riots of the early 80s and poll tax riots of the late 80s were the last civil uprisings in England.

(See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ixton_riot_(1981) and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ll_tax_riot)


All in all, a pretty obvious call to war against the current system. Well needed.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雷公劈友除世害!!!

世界唔好 社會離譜 雷公 劈d傻佬
經濟唔好 政制離譜 雷公 劈d癲佬

鄉下細路無書讀 學校爛到塌落地
首都高官挖私利 億元落袋遠處飛

農村失收無飯食 都會夜夜笙歌
城市炒賣玩暴發 幹部狂噬刷爆咭

呢頭話落後 要人鎮災救濟嫌唔夠
個頭扮進步 Cheap租火箭甩繩馬騮
一面話開放 拉人坐監審完無理講
一面話改革 翻黎覆去越塙越猖狂


作曲:郭達年, 編曲:黑鳥
監製:, 填詞:郭達年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This is how Financial Tsunami happen...CDO + CDS

過去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帳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一次現金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美國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子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準,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貸款者。

大約從10年前開始,那個時候貸款公司漫天的廣告就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街頭,抑或在你的信箱裏塞滿誘人的傳單:

『你想過中產階級的生活嗎?買房吧!』
『積蓄不夠嗎?貸款吧!』
『沒有收入嗎?找阿囧貸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們提供零首付!』
『擔心利息太高?頭兩年我們提供3%的優惠利率!』
『每個月還是付不起?沒關係,頭24個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貸款的本金可以兩年後再付! 想想看,兩年後你肯定已經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為經理了,到時候還怕付不起!』
『擔心兩年後還是還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年前漲了多少, 到時候你轉手賣給別人啊,不僅白住兩年,還可能賺一筆呢!再說了,又不用你出錢,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難道我敢貸,你還不敢借?』

在這樣的誘惑下,無數美國市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貸款買房。(你替他們擔心兩年後的債務?向來相當樂觀的美國市民會告訴你,演電影的都能當上州長,兩年後說不定我還能競選總統呢。)

阿囧貸款公司短短幾個月就取得了驚人的業績,可是錢都貸出去了,能不能收回來呢?公司的董事長--阿囧先生,那也是熟讀美國經濟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產市場也是有風險的,所以這筆收益看來不能獨吞,要找個合夥人分擔風險才行。於是阿囧找到美國財經界的領頭大哥--投資銀行。這些傢伙可都是名字響噹噹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他們每天做什麼呢?就是吃飽了閒著也是閒著,於是找來諾貝爾經濟學家,找來哈佛教授,找來財務工程人員,用上最新的經濟資料模型,一番金融煉丹(copula 差不多是此時煉出)之後,弄出幾份分析報告,從而評價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買進,某某國家的股市已經有泡沫了,這一群在風險評估市場呼風喚雨的大哥,你說他們看到這裡面有沒有風險?開玩笑,風險是用腳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潤啊,那還猶豫什麼,接手吧!於是經濟學家、財務工程人員,大學教授以資料模型、隨機模擬評估之後,重新包裝一下,就弄出了新產品--CDO(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債務抵押債券),說穿了就是債券,通過發行和銷售這個CDO債券,讓債券的持有人來分擔房屋貸款的風險。

光這樣賣,風險太高還是沒人買啊,假設原來的債券風險等級是 6,屬於中等偏高。於是投資銀行把它分成高級和普通CDO兩個部分(trench),發生債務危機時,高級CDO享有優先賠付的權利。這樣兩部分的風險等級分別變成了 4 和 8,總風險不變,但是前者就屬於中低風險債券了,憑投資銀行三寸不爛"金"舌,在高級飯店不斷辦研討會,送精美製作的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當然賣了個滿堂彩!可是剩下的風險等級 8 的高風險債券怎麼辦呢?

於是投資銀行找到了避險基金,避險基金又是什麼人,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買空賣多、呼風喚雨的角色,過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這點風險簡直小意思!於是憑藉著關係,在世界範圍內找利率最低的銀行借來錢,然後大舉買入這部分普通CDO債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貸款利率僅為1.5%;普通 CDO 利率可能達到12%,所以光靠利差避險基金就賺得滿滿滿了。

這樣一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2001年末,美國的房地產一路飆升,短短幾年就翻了一倍多,天呀,這樣一來就如同阿囧貸款公司開頭的廣告一樣,根本不會出現還不起房屋貸款的事情,就算沒錢還,把房子一賣還可以賺一筆錢。結果是從貸款買房的人,到阿囧貸款公司,到各大投資銀行,到各個一般銀行,到避險基金人人都賺錢,但是投資銀行卻不太高興了!當初是覺得普通 CDO 風險太高,才丟給避險基金的,沒想到這幫傢伙比自己賺的還多,淨值拼命地漲,早知道自己留著玩了,於是投資銀行也開始買入避險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這就好像阿宅家裏有放久了的飯菜,正巧看見隔壁鄰居那只討厭的小花狗,本來打算毒它一頓,沒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沒事,反而還越長越壯了,阿宅這下可傻眼了,難道發霉了的飯菜營養更好?於是自己也開始吃了!

這下又把避險基金樂壞了,他們是什麼人,手裏有1塊錢,就能想辦法借10塊錢來玩的土匪啊,現在拿著搶手的CDO當然要大幹一票!於是他們又把手裏的 CDO 債券抵押給銀行,換得 10 倍的貸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然後繼續追著投資銀行買普通 CDO 。科科,當初可是簽了協議,這些普通 CDO 可都是歸我們的!!投資銀行實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繼續悶聲買避險基金和賣普通 CDO 給避險基金之外,他們又想出了一個新產品,就叫CDS(註: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好了,華爾街就是這些天才產品的溫床:一般投資人不是都覺得原來的 CDO 風險高嗎,那我弄個保險好了,每年從CDO裏面拿出一部分錢作為保險費,白白送給保險公司,但是將來出了風險,大家一起承擔。

以AIG為代表的保險公司想,不錯啊,眼下 CDO 這麼賺錢, 1分錢都不用出就分利潤,這不是每年白送錢給我們嗎!

避險基金想,也還可以啦,已經賺了幾年了,以後風險越來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潤出去,就有保險公司承擔一半風險!

於是再次皆大歡喜,Win Win Situation!CDS也跟著紅了!但是故事到這還沒結束:因為"聰明"的華爾街人又想出了基於 CDS 的創新產品!找更多的一般投資大眾一起承擔,我們假設 CDS 已經為我們帶來了 50 億元的收益,現在我新發行一個基金,這個基金是專門投資買入 CDS 的,顯然這個建立在之前一系列產品之上的基金的風險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經賺的 50 億元投入作為保證金,如果這個基金發生虧損,那麼先用這50億元墊付,只有這50億元虧完了,你投資的本金才會開始虧損,而在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贖回的,首次募集規模 500 億元。天哪,還有比這個還爽的基金嗎?1元面額買入的基金,虧到 10% 都不會虧自己的錢,賺了卻每分錢都是自己的!Rating Agencies 看到這個天才的規畫,簡直是毫不猶豫:給出 AAA 評級!

結果這個基金可賣瘋了,各種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財產品,甚至其他國家的銀行也紛紛買入。雖然首次募集規模是原定的 500 億元,可是後續發行了多少億,簡直已經無法估算了,但是保證金 50 億元卻沒有變。如果現有規模 5000 億元,那保證金就只能保證在基金淨值不虧到本金的 1% 時才不會虧錢,也就是說虧本的機率越來越高。

當時間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風光了整整 5年的美國房地產終於從頂峰重重摔了下來,這條食物鏈也終於開始斷裂。因為房價下跌,優惠貸款利率的時限到了之後,先是普通民眾無法償還貸款,然後阿囧貸款公司倒閉,避險基金大幅虧損,繼而連累AIG保險公司和貸款的銀行,花旗、摩根相繼發佈巨額虧損報告,同時投資避險基金的各大投資銀行也紛紛虧損,然後股市大跌,民眾普遍虧錢,無法償還房貸的民眾繼續增多,最終,美國Subprime Crisis 爆發接近成為 Prime Crisis。

Credit Crunch 開啟的地獄大門,還不知道如何關上……


Source: http://lawgladys.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383501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企業社會責任與全球化

近年,在素來喜歡拿外國潮流用語來用完即棄地包裝事物的香港傳媒及企業(M型社會、可持續發展、社會資本等等都是例子)之間,興起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名詞,它引來了不少人的不同解讀:一些議員說企業不要在金融海嘯時裁員就是有企業社會責任、企業說它們定期捐錢就是有企業社會責任、傳媒說企業要服務弱勢社群就是有企業社會責任….
本文並不打算詳細地討論企業社會責任本身或它是否適合香港,而是討論企業社會責任出現的歷史背景。

在此之前,我們得談一談何謂企業社會責任,根據wikipedia: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簡稱CSR),企業社會責任並無公認定義,但一般泛指企業的營運方式達到或超越道德、法律及公眾要求的標準,而進行商業活動時亦考慮到對各相關利益者造成的影響,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是基於商業運作必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想法,企業除了考慮自身的財政和經營狀況外,也要加入其對社會和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的考量。
以下是兩個比較常見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
聯合國全球盟約則在2000年正式啟動,計畫號召各公司遵守在人權、勞工標準 以及環境方面的九項基本原則。
SA8000包括了幾項有關勞工的國際性社會責任標準,例如不準使用童工、禁止強迫勞動、健康與安全、結社自由及集體談判權利、禁止就業歧視、禁止體罰、精神或肉體懲罰措施與言語侮辱、遵守法定正常工時及延時規定、滿足基本工資等。

從以上可見,企業社會責任相當程度上只是期望企業在不同國家運作時,在人權、勞工標準 以及環境方面遵守發達國家已有的標準罷了。

一個簡單的問題就是:企業社會責任為甚麼會到21世紀初才出現,而不是在20世紀50-70年代凱恩斯主義成為經濟學主流時出現?

要回答這問題前,就要說一說歷史了:
在50-70年代,凱恩斯主義主張有效需求理論:透過確保低失業率,以及提供社會保障,讓絕大多數人都有工作,有能力進行消費,從而制造有效的需求,在有效的需求下,企業家就會生產貨品供應給市場,經濟就會好了。
在這思想下,企業社會責任在西方發達國家根本沒有存在的餘地: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在法律及政策的規范下確保的,市民根本不用去透過消費者集體杯葛或各種施壓方式去呼籲企業盡社會責任,而是透過選票去要求政府對企業進行規范。
但自80年代起,在石油危機下,布列頓森林體制崩潰了,資金能自由地在國際間流動。但在80年代,共產主義陣營依然未崩潰,而第三世界國家及印度等國依然未有完善的市場經濟,要在這些地區設廠依然有相當難度,改革開放中的中國也只是局部開放,市場經濟制度也剛在起步階段,所以全球化及國際貿易在80年代只是剛剛起步。
到了九十年代,共產主義陣營崩潰,加上西方發達國家大力推行自由貿易,在1995年從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簡稱GATT)轉變而成的世界貿易組織(WTO) ,正是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發展成熟的里程碑。
在90年代推行的全球化,令在西方發達國家被嚴格規范下的企業能將勞動密集的工序和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工序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以極低的成本在發展中國家生產發達國家所需的產品。
但在發展中國家的惡劣勞動條件及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發達國家的中下階級出現大量的失業及收入下降,以及現代傳媒的發展讓各國人民都看到更多其他國家的情況,令各國人民對這種全球貿易模式出現強烈反彈,1999年的西雅圖反全球化示威就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令反思及反對全球化的思潮漸漸從地下走到地上,而企業社會責任正是在發達國家企業必須回應各國人民對它們運作的期望而應運而生。
但在資本主義這種要求企業不斷追求利潤的制度下,要企業真心地關注社會責任,不過椽木求魚,因為真心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難以有能和一般企業比較的利潤,而”關注社會責任”的社會共識即使用十年時間也不見得能建立起來,即使是建立得起來,只要在傳媒和發達國家的人民看到的地方遵守企業社會責任,看不到的地方繼續不顧企業社會責任,就能帶來更大的利益。

對全球的發展中國家和人民而言,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囚徒困境:如果一個發展中國家要推行勞工保障和保障環境的法例,外資就會要脅會將工廠轉移到其他沒有勞工和環保法例的國家,這些國家為了國家的經濟發展就不會要求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直到那些國家因為累積到相當的財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到一定水平,以及人口結構轉變,到達路易斯拐點(勞動力由無限供給轉向短缺) ,令勞動成本上昇,從而引發撤資潮,令那些國家餘下被嚴重破壞的環境、因為各種缺乏勞動保障而受傷的失業勞工,以及在失業和退休時因為沒有勞動保障而一無所有的勞工。南韓、台灣、不少南美洲及東南亞國家都經歷了這種情況。
囚徒困境的解決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全球各國簽訂全球性條約,要求所有簽署國維持基本的勞動條例和環境條例,不遵守或不簽署的國家就不會被簽署國當成貿易對象。解決方法說來容易,但現實上很難實行。

因此,企業社會責任雖然不是毫無價值,但根本不能期望它成為解決全球化所帶來的全球性貧富懸殊和環境保壞,它頂多只能被當作過渡方案。


週一, 2009-08-31 12:31 — paulymh
inmedia.net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Marilyn Manson - Tourniquet Lyrics

She's made of hair and bone and little teeth,
Things I cannot speak
She comes on like a crippled plaything,
Spine is just a string

I wrapped our love in all this foil,
Silver-tight like spider legs
I never wanted it to ever spoil,
But flies will lay their eggs

Chorus:
Take your hatred out on me,
Make your victim my head
You never ever believed in me,
I am your tourniquet

Prosthetic synthesis with butterfly,
Sealed up with virgin stitch
If it hurts baby please tell me,
Preserve the innocence

I never wanted it to end like this,
But flies will lay their eggs (Mmm, Mmm, Mmm)

Chorus

What I wanted,
What I needed,
What I got for me...x2

Mmm, Mmm, Mmm, Mmm, Mmm, Mmm, Mmm

Chorus

Take it out, take it out
Your not fighting me,
I don't believe me!
I never ever believed in me,
I am your tourniquet

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陳智傑、馬傑偉﹕十一國慶會否出現京奧的窘境? 2009/08/10明報專訊

這是大地的夏天,卻是輿論的冬天。在北京奧運一周年之際,國家機關就如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把內地維權律師組織「公盟」及其發起人許志永迅雷不及掩耳地肅清,又祭出「泄露國家機密」、「顛覆國家政權」等大法,於一周內接連審訊3名調查和評論四川豆腐渣工程的民間人士。

鐵腕手段盡出,在60周年國慶前「洗太平地」,壓住民間雜音,免得「和諧主旋律」遭受尷尬干擾。可是,強力的國家能量絕不是耳根清靜的保證。2008年北京奧運的「百年盛事」,中央傾盡全國之力,內保國家安全、外防「別有用心的反華勢力」,但結果西藏還是爆發了暴動、聖火傳遞活動一波三折;振興中華的盛事,成為藏獨勢力及關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人士的發聲平台。

如今即將到臨的60周年國慶,沒有「外侮」這「敵我矛盾」作為團結人心的力點;在貧富及城鄉差距日益嚴重的情下,各種「人民內部矛盾」不時浮現。新疆暴亂,揭示了國慶所面對的嚴峻形勢;近期國家機關頻頻出擊,映襯了中南海的緊張神經。

縱然某些顯眼的公民社會組織被國家機關飽以鐵拳,但民間仍「噪音」不斷,尤其是透過網絡世界醞釀、發酵,以至動搖社會及政府的「新媒體事件」:強制安裝「綠壩」過濾軟件的政策,因網民激烈反彈而卻步,也因國內不同監管部們爭奪資源而失去了強行實施的統一口徑;官員因失當而被免職後,竟能在異地復職甚至升遷,激起網民群起聲討「帶病升官」的潛規則──恰巧,中央其後修正問責要求,明言禁止相關做法;早前「草泥馬」風行全國,幽默地給「河蟹」(企圖「和諧」網絡世界雜音的國家力量)開了個大玩笑。國家機關繼續使出本領,但「新媒體事件」的生命力,往往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新媒體事件 民間官方博弈

「新媒體事件」的概念,主要由「媒體事件」(media event)轉化而來。社會學者戴揚(Daniel Dayan)和傳播學者卡茨(Elihu Katz)在1992年合著《媒體事件》(Media events: The live broadcasting of history)一書,指出大眾媒體──電視,是如何透過直播、轉播「大型事件」,為社會創造「集體回憶」,從而把「事件」書寫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當然,電視不能點石成金;要讓「媒體事件」成為歷史片段,要經過三層的「述」(narratives)──競賽(contest)、征服(conquest)和加冕(coronation)。事件的發生,通常會按既有的範式和規矩開始:外交訪問、奧運會、數年一次的選舉等;不同的人士和團體,按既有的範式和規矩,力圖製造或介入「事件」,在競爭中取勝,這就是「競賽式」媒體事件。接,部分介入了「事件」的人,會嘗試突破原有的規矩,為「事件」創造新的範式:奧巴馬競選時的動員模式和「希望政治」的理念,雖然都屬於「美國總統選舉」這四年一次的「競賽式」媒體事件,但卻改變了選舉文化和修正了美國自列根以來右傾的思潮;這些成功藉「事件」帶來改變、並引入新元素,便帶有「征服式」媒體事件的性質。最後,假如改變了的「事件」最終長期得到社會認同,並成為往後的新範式,「事件」則可說是被「加冕」成為「集體回憶」的歷史片段。國慶、大型的周年紀念,均是典型的「加冕式」媒體事件。電視則是「媒體事件」發酵的重要場域:透過其大眾傳播媒體的特性把「事件」放大,讓來自五湖四海、無法親身參與「事件」的觀眾,透過看電視把自己置身其中──即是「歷史現場感」。

不過時移世易,「媒體事件」凝聚共識的社會功能,正出現愈來愈多的變數。互聯網、流動電話等「新媒體」的興起,大大增加了受眾自行組織和表達的力量,讓「由下而上」引發的「事件」此起彼落(內地網民「反綠壩」、「草泥馬」到香港的「巴士阿叔」、「laughing哥」等事件),亦對傳統大眾媒體事件造成干擾──香港政府為慶祝回歸10周年製作的宣傳片《香港始終有你》,於網上被「惡搞」為《福佳始終有你》,就是一例。民間藉「新媒體」的自發組織與多元論述,使力圖藉「媒體事件」凝聚共識的難度大增。

歷史進入「群眾書寫」時代

其實戴揚自己近年亦察覺到,「媒體事件」除了有整合共識的模式(上文提及的「競賽」、「征服」與「加冕」),亦有鼓吹異見,甚至創造分化的模式──「幻滅」(disenchantment)、「脫軌」(derailment)與「衝突」(disruption)。在2008年北京奧運前,戴揚與另一學者普賴斯(Monroe Price)合作編著了《擁有奧運:新中國的多種述》(Owning the Olympics: Narratives of the New China)一書,「預言」北京奧運──這場讓中國政府傾巢而出、全力以赴,向全球展示「新中國」形象的「媒體事件」,將會有意想不到的反效果,並成為異見論述的狙擊對象,結果不幸言中﹗戴揚在接受學術期刊《傳播與社會學刊》的專訪時,解釋到:

「整個北京奧運不論前、中、後發生的事件,都屬於『幻想破滅、脫軌和衝突』。歐洲群眾幻想破滅,認為奧運純粹是政治事件;事件脫軌了,由慶祝中國變成抹黑其在西藏的行動;而有關方面千方百計要做到的正是預防衝突的發生。雖然參賽選手仍在爭勝和落敗,但是他們的表現幾乎反而變得次要了。」

-- 《傳播與社會學刊》,(總)第9期(2009), p.6

中國政府愈是力圖透過北京奧運「創造歷史」、於大眾媒體展現官方版本的「新中國」,各式各樣的異見勢力便愈能透過狙擊北京奧運爭取曝光、介入「事件」:藏獨組織及其支持者透過「新媒體」的渠道,取得及發放與中國官方版本迥異的文宣資料;當然也少不了西方傳媒和輿論的同情及附和。

如今,在肅清異見聲音後,可以預見很快便會來一場鋪天蓋地、慶祝國慶的官方文宣:透過大眾媒體的「媒體事件」來團結全國、振奮人心。不過,各種民間累積的矛盾和不滿,卻不會因官方「洗太平地」而消音。「躲貓貓事件」、「杯葛家樂福」、「草泥馬」、「反綠壩」等由下而上、藉「新媒體」繞過受官方嚴控的大眾媒體、自發組織和傳播的「新媒體事件」,相信將不會在60周年國慶這大日子缺席;各式與官方論述有異的民間反思、「山寨國慶」等活動,還是會出現。

當然,「新媒體事件」的社會影響不應被浪漫化。網絡論述帶有強烈的私密感情,不一定對公共空間的建構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中國官方勢力對網絡論述也能作若干程度的介入──例如以「五毛錢一個帖子」的不成文公價,私下獎賞發帖子支持官方論述的網民(俗稱「五毛黨」)。不過無論如何,「新媒體」的傳播網絡漸趨成熟,大眾媒體已不得不予以認真看待;而在大眾媒體仍受官方嚴控的中國,「新媒體」差不多成了能讓民間社會在監控下爭取發聲自由的唯一渠道,是故「新媒體事件」在中國的發展亦相較其他社會發達。

「新媒體事件」不單為民間增添與官方博弈的能量,為公民社會的茁長提供養料,更意味歷史進入了「群眾書寫」(吳筱玫語)的時代。官方的論述也許強力地操控了大眾媒體,但無法全面指揮「新媒體」平台上的多元詮釋;百家爭鳴的「新媒體」平台,將成為歷史素材的重要來源之一。

作者陳智傑是香港中大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馬傑偉是香港中大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伸延閱讀

《傳播與社會學刊》,(總)第9期 (2009)。載有戴揚的專訪全文及吳筱玫有關「群眾書寫」的專題論文

Dayan, D., & Katz, E. (1992). Media events: The live broadcasting of hist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ayan, D. (2008). Beyond media events: Disenchantment, derailment, disruption. In M. Price & D. Dayan (Eds). Owning the Olympics: Narratives of the New China (pp. 391-402). Ann Arbor, MI: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Everyday reasoning errors - By andru_deep

***Digested from Stephen Law, The Philosophy Gym (London: Review, 2003) with translation from everywhere on www
++Examples inllustrated by andru_deep (Please, if anything found misinterpret by andru_deep, just leave your comment)
#Discussion always welcome. More example will be fantastic.

Introduction

From my everyday experience, I observed that, we frequently making statement with reasoning errors. And in most of the cases, we perceive the statement with reasoning errors as valid. These caused unnessecery arguments & misunderstanding. To the worst - violent conflict arise. Therefore, I will try to promote clear thinking for valuable arguments, avoid misunderstanding, and harmony between people, by explaning the types of fallacy with examples.

In this Everyday reasoning error series, 8 number of fallacies will be discussed. The first fallacy to be discussed is the post hoc fallacy.

#1 The Post Hoc Fallacy (事後歸因謬誤)
This is the fallacy of a statement which usually do not have causal connection in between one events occurs after another. Even if there is a causal connection between two events that occur one after the other, the statement will leap to conclusion from the premise without scrupulous justifications.

Below examples, the clearer view of The Post Hoc Fallacy.

Example:
1. Statistic shows us youngsters abusing drug have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also, another statistic shows us that number of youngsters loving Techno music is increasing. So Techno music causes drug abuse. Hence, we should not allow youngsters to listen Techno music for reducing youngsters drug abuse.

2. You failed the driving exam is because you did not carry the Car God plate.

#2 Argument from Authority (訴諸權威)
In brief, Argument from Authority simply means argument which appeal to Authority. People belief the authority have our argument explained, thus, no further justification and discussion is required.
Unfortunately, argument raised by authority is in often doubtful due to various reasons. For example, ideologically reasoned or reasoned by interest, etc.
Catastrophically, we quote the argument merely because of the popularity of the authority. Or, the "social position" of one, whom, people belief his / her authority.

Below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Example:
1. "No need to discuss anymore! Woman only aroused by man aged at 35 to 40! Sexologist Dr. Maimu's findings clearly demonstrate this!", Kirin said seriously
2. "I am sure Yebisu beer is tasty then any other beer, because CEO Mr. Utaga who works in Yebisu told me", Andrew said
3. "Our nation is strongest ever = I should be proud, people are getting rich = I am getting rich! Because it is declared by 800 peoples representative Mr. P.K. Tsang delivered on 35th May!", Mr. Lee Jr. said.
...Examples can goes on

#3 Slippery Slope (滑坡謬誤)
Stephen Law explained, "It occurs when someone argues that one thing will inevitably follow from another but without providing any justification for supposing that 'slide' from on this to the other is likely to happen." Stephen Law, The Philosophy Gym (London: Review, 2003) P.269

Example:
1. 如果你偷懶,就會令公司損失,公司賺唔到錢,就要炒人,炒咗嘅人因為無嘢做而無錢,就會去打劫,如果打劫嗰陣遇到反抗,就會殺人,所以你如果偷懶,你就係殺人犯。[Extracted from Wikipedia]

#4 False Dilemma (假兩難推理) [aka Fallacies of Distraction - 分散注意謬誤]
We are familiar with statement like this: Either A or B. Not A. Therefore B.
In some cases, statement compose by this logic are valid. For example, Either you have a phone else you are not able to call in this isolated island. You do not have a phone in this isolated island. Therefore you are not able to call.
This should be valid and clear, we shouldn't have ground to argue, or require further clarification.

However, either A or B. Not A. Therefore B will be unacceptable when, the alternatives presented in the either/or premise could both be false. Or, people who construct argument without registering that there might be other alternatives.

Below examples to demostrate.

1.Alternatives presented in the either/or premise are both false (...and, still go to make conclusion)
- Either dog can fly or cat can fly. Because dog can't fly. Therefore cat can fly.
2.Argument without registering that there might be other alternatives (...sales person favorite)
- Either you get the Civic Type R, or no other sport car in the market can go as fast as Civic Type R. Because you get Civic Type R therefore you get the fastest sport car in the market

#5 Trying only to confirm (只作肯定-Translate by andru_deep)
When one is testing a hypothesis, one just looking for evidence to confirm the hypothesis, on the other hand neglected to look for the evidence we can disconfirm the hypothesis.

1.

#6 The gambler's fallacy (賭徒謬見-Translate by andru_deep)

#7 Circular Justification ("遊花園式"辯解-Translate by andru_deep)

#8 The fallacy of affirming the consequent (肯定後項謬誤)

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張彧暋:香港的不幸 2009/08/08明報專訊

最近一連串不大不小的討論,如模、青少年毒品、網上援交、動漫節、升學放榜、大專教育等,成為熱話。成為話題的原因,當然跟暑假期間政治社會議題比較少,媒體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到比較軟性的新聞有關。可是,這些看似無關的話題,其中最大的共同點有一個:關於年輕人。


我無意重重複複地再引用《四代香港人》的世代論觀點,說這是戰後嬰兒獨佔道德高地,對後輩指指點點。如果第二代香港人把整個香港社會的問題,歸咎到新一代年輕人的不濟,那麼年輕人套用年長者的框架,然後把問題拋給他們,卻沒有提出見解的話,同樣不是解決辦法。感謝呂大樂,他替我們找到個可以一起討論的概念,但畢竟我們已經呼應了這個框架很久了,是時候找新的切入點。


我相信問題是我們對香港社會各種制度的運作相當無知。學院內提供大量「國際化」的理論、觀點、方法、概念,但唯獨沒有鼓勵對本地社會制度作出什麼分析;就算有,礙於所謂國際化的英文出版,不見得公眾媒體有任何辦法傳播這些分析。當你走遍整個書展,亦不見片言隻語會認認真真用中文學術地、深入淺出地跟大家談教育與階級的關係,你自然不能了解整個教育改革導致社會結構與心態的影響,也就不會明白,其實一個弱聽的人只能以考試成績優異來替自己定位,是多麼變態的一回事。


媒體鼓勵 人人要考試


我們樂於以為,成功應付marking scheme,在本質甚無意義的考試拿得好成績,真的代表個人才能;我們的大學,不以教育效果,卻以自己收了多少優異生來定位,而且最好是國際生(其實是同胞)──要是未入來讀已經是天才,又何須你教?我們的媒體,在頭版標榜競爭,鼓勵全民超填鴨,人人要考試、人人要讀大學,其變態程度,所謂的模抱枕其實望塵莫及。社會上下,倒果為因,本末倒置到如此地步,但政治與社會系統依然能維繫,依靠的只是經濟成長的神話。


湯禎兆先生在周日《明報》星期日生活的〈道貌岸然解決不了問題 援助交際的日式進程〉(2009年8月2日),透過對比港日兩地對援交的討論,指出香港從來只局限在口頭概念與片面媒體討論的娛樂口水戰,卻從來沒有認真探討與研究社會制度運作的精微。「我們對援助交際的一切,其實所知甚微──由運作邏輯到背後的人情世界,我們需要的是更深入的探索調查,而不是自以為是佔領道德高地指指點點。援助交際不過是形式,它不是目的,青年人為何感到沒有出路?大家不可能沒有感受,來吧,道貌岸然是不會解決問題的。」換句話說,我們根本從來沒有意圖去認識香港:實際地研究我們身處的社會、理解與自己不同的他者的問題、並以共同的語言一起去討論。


香港之所以縱容如同晚間無聊電視劇的「腦殘」狀態,可能是經濟生活太過幸福所致。而當今香港的最大不幸,就是我們不用腦去想、不用心去感受。我專門從事社會學與日本研究,香港的事情,就只有能勉強應付的水平。可是如果目睹日本的例子,亦不難想像香港的神話,其實危如累卵。兩者本是充滿現代社會的光明,但隨經濟停滯而崩潰,面對種種現代的黑暗面:青少年自殘、AV、歌星藏毒、援交、御宅族、大專教育荒廢、政治停滯不前。對的,日本類似的問題,我們亦有,但我們除了道德教誨,其實毫不理解這些當代不幸問題的原因,更談不上解決。

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Fairtrade

http://www.maketradefair.org.hk/trad_06/index.asp

Short Quote #7

凡在安息日作工的、必要把他治死

出埃及記
31:14所以你們要守安息日、以為聖日、凡干犯這日的、必要把他治死.凡在這日作工的、必從民中剪除。
31:15六日要作工、但第七日是安息聖日、是向耶和華守聖的、凡在安息日作工的、必要把他治死。

Short Quote #6

Cap 132E SECT 12
泳灘規例; 音樂及唱歌

除非署長已以書面准許操作或彈奏某種器具,或利用某種器具發出任何聲響,或唱歌,否則任何人不得在令到任何使用泳灘人士煩擾的情況下,在任何泳灘上操作或彈奏任何樂器或其他器具(包括唱機及無線電器具),或利用該等樂器或其他器具發出任何聲響,或唱歌。

Short Quote #5

Dark side of the moon was an expression of political, philosophical, humanitarian empaphy that was desperate to get out

Taken out from
Roger Waters, Classic Albums: The Making of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Panorama Music Video, DVD

Short Quote #4

標準答案主義、履歷表主義、實用主義

一無所有 - 崔健

曲︰崔健
詞︰崔健

我曾經問個不休 你何時跟我走
可你卻總是笑我 一無所有
我要給你我的追求 還有我的自由
可你卻總是笑我 一無所有

*噢 你何時跟我走
噢 你何時跟我走

腳下這地在走 身邊的水在流
可你卻總是笑我 一無所有
為何你總笑個沒夠 為何我總要追求
難道在你面前我永遠是一無所有

重唱 *

#腳下這地在走 身邊的水在流 (x2)

告訴你我等了很久 告訴你我最後的要求
我要抓起你的雙手 你這就跟我走
這時你的手在顫抖 這時你的淚在流
莫非你是在告訴我 你愛我一無所有

+噢 你這就跟我走
噢 你這就跟我走

重唱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zH7LSFfa_4&feature=related

Pixies - Where is My Mind?

Oh - stop

With your feet in the air and your head on the ground
Try this trick and spin it, yeah
Your head will collapse
But there's nothing in it
And you'll ask yourself

Where is my mind

Way out in the water
See it swimmin'

I was swimmin' in the Caribbean
Animals were hiding behind the rocks
Except the little fish
But they told me, he swears
Tryin' to talk to me, coy koi.

Where is my mind

Way out in the water
See it swimmin' ?

With your feet in the air and your head on the ground
Try this trick and spin it, yeah
Your head will collapse
If there's nothing in it
And you'll ask yourself

Where is my mind

Oh
With your feet in the air and your head on the ground
Oh
Try this trick and spin it, yeah
Oh
Oh

THE OPPRESSED - The AFA song

WE DON'T CARRY FLICK KNIVES
WE DON'T CARRY LEAD
WE ONLY CARRY HATCHETS
TO BURY IN YOUR HEAD

SO COME ON!! LET'S GO!! A.F.A!!

WE DON'T CARRY SHOTGUNS
WE DON'T CARRY CHAINS
WE ONLY CARRY HATCHETS
TO BURY IN YOUR BRAIN!!


A.F.A = Anti Fascists Action!!

System of a down - Sad Statue

Conquest to the lover,
And your love to the fire,
Permanence unfolding in the absolute.

Forgivness is
The ultimate sacrifice.
Eloquence belongs,
To the conqueror.

The pictures of time and space are rearranged,
In this little piece of typical tragedy.

Justified Candy!
Brandy for the nerves,
Eloquence belongs,
To the conqueror.

You and me will all go down in history,
With a sad Statue of Liberty,
And a Generation that didn't agree.

You and me will all go down in history,
With a sad Statue of Liberty,
And a Generation that didn't agree.

I forgot to
I forgot to let you know that...

Justified Candy!
Brandy for the nerves,
Eloquence belongs,
To the conqueror.

Conquest to the lover,
And your love to the fire,
Permanence unfolding in the absolute.

Forgivness is
The ultimate sacrifice.
Eloquence belongs,
To the conqueror.

You and me will all go down in history,
With a sad Statue of Liberty,
And a Generation that didn't agree.

You and me will all go down in history,
With a sad Statue of Liberty,
And a Generation that didn't agree.

Generation..............

What is in us that turns a deaf ear to the cries of human suffering?!!!

WOAH!!!!!!!

Suffering, suffering now!

You and me will all go down in history,
With a sad Statue of Liberty,
And a Generation that didn't agree.

You and me will all go down in history,
With a sad Statue of Liberty,
And a Generation that didn't agree.

Generation..........

Tattoo Colour - ขาหมู

http://bignose.exteen.com/20080224/tattoo-colour [18 Feb 2009|10:44pm]
เกลียดละคร แต่ก็ดูมันทุกตอน
เกลียดคนใจร้อน แต่ก็ชอบมวย
เกลียดคนรวยนัก ชอบดูถูกฉัน
แต่เมื่อคืนพึ่งฝันว่าถูกหวย
เกลียดใครจะได้เจอมันทุกวัน
เกลียดคนผิดนัด แต่ฉันก็เคย
เกลียดจังตอน hang ปวดหัวตอนเช้า
ตกเย็นกินเกล้าไม่หยุดเลย

* ชีวิตคนสับสนวุ่ยวาย
เพราะหัวใจมันคล้ายมีบางอย่าง
ถึงฉันเกลียดแต่ฉันก็ต้องการ ไม่ว่าใครๆ

** เกลียดความรักที่ทำให้เราต้องเสียใจ
แต่ยังค้น ยังคอยจะหามันเรื่อยไป
เจ็บไม่จำ ทั้งๆที่รู้ สุดท้ายที่รออยู่คืออะไร
โอ โว้ โอว ... (โอ โว้ โอ้ว ... )
เกลียดความรักที่ทำให้เราต้องร้องไห้
แต่ยามเหงาถ้าไม่มีเขาก็ไม่ได้
อยู่คนเดียวมันยังไม่พอ ต้องขอใครสักคน เข้ามาทำให้ใจเจ็บช้ำ
ไม่เข้าใจ ...

เกลียดการพนันแต่ก็เคยเป็นเจ้ามือ
รำคาญมือถือ แต่ฉันก็มี
เกลียดจังความอ้วน ใครๆก็รู้ แต่ยังสั่งขาหมูกินอยู่ดี
เกลียดการมองคนที่หน้าตา แต่พอเจอดาราขอลายเซ็น
เกลียดคนยั้วเยี้ย อึดอัดทุกครั้ง แต่พออยู่ในผับฉันก็ต้องเต้น

Translated in English-

Hate gambling but I was once a dealer myself.
Cellphones are irritating but I have one too.
Hate being fat so much, everyone knows, but still orders pig trotters to eat always.
Hate when people judge someone by their looks but once I see a star, I'll ask for their signature.
Hate crowds, get fustrated always but if I'm in a pub I'd still dance.
*Human life is confusing.
Because the heart is like having something.
Though I hate it but want it as well,regardless of whoever.
**Hate love which makes me sad.
But I'm still searching,still waiting to find it continuously.
Never learn from the mistake,even though I know, in the end what's in for me.
Hate the love that makes me cry.
But during lonely times,can't carry on if he is not there.
Being alone is not enough.
Have to hope for someone to come and break my heart,don't understand.

Hate dramas but I still watch them all the time.
Hate hot-temperd people but I like boxing as well.
Hate rich people so much, they like to underestimate me.
But last night I just dreamed that I won the lottery.
Hate someone then I'll encounter them everyday.
Hate people who break an appointment but I use to be one.
Hate so much when there's hangover in the morning.
When evening falls in, I drink whiskey non-stop, endlessly.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Picture yourself in a boat on a river,
With tangerine trees and marmalade skies.
Somebody calls you, you answer quite slowly,
A girl with kaleidoscope eyes.

Cellophane flowers of yellow and green,
Towering over your head.
Look for the girl with the sun in her eyes,
And she's gone.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Follow her down to a bridge by a fountain,
Where rocking horse people eat marshmallow pies.
Everyone smiles as you drift past the flowers,
That grow so incredibly high.

Newspaper taxis appear on the shore,
Waiting to take you away.
Climb in the back with your head in the clouds,
And you're gone.

Picture yourself on a train in a station,
With plasticine porters with looking glass ties.
Suddenly someone is there at the turnstile,
The girl with kaleidoscope eyes.

Laibach - Across the universe

Words are flowing out like endless
rain into a paper cup,
They slither while they pass, they
slip away across the universe
Pools of sorrow, waves of joy are
drifting through my open mind,
Possessing and caressing me.
Jai guru de va om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
Images of broken light which dance
before me like a million eyes,
That call me on and on across the universe,
Thoughts meander like a restless wind
inside a letter box they
Tumble blindly as they make their way
Across the universe
Jai guru de va om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
Sounds of laughter shades of earth are ringing
Through my open views inviting and inciting me
Limitless undying love which
shines around me like a
million suns, it calls me on and on
Across the universe
Jai guru de va om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
Jai guru de va
Jai guru de va
Jai guru de va
Jai guru de va
Om...

Original: Beatles - Across the universe, in the "Let it be" album
Meaning of Jai Guru Deva Om http://www.geocities.com/clevebeat/JaiGuruDeva.html:
"...
Guru Deva, actually it is Guru Dev, is invoked in the song because he was the Maharishi's teacher. He is an actual person, and they invoked him in their meditation every day. The name actually has meaning in itself. A Guru is a teacher, or spiritual leader of sorts. Dev, according to some other sites I went to, means god or heavenly one. As stated, Maharishi's actual teacher's name was Guru Dev. John Lennon appeared to take the liberty adding the "a"on the end. Jai means, and there are several meanings I have for this, "I give hope, or thanks to", this I was told, but some sites say it means, "victory" or "salutations". Om, is probaby the easiest part to explain. Om is believed to be the natural vibration of the universe. Hence, when many meditate, they make the "ooohhhmmmm" sound. They are trying to bring in that vibration of the universe.

So all together it means, "I give thanks (victory) (salutation) to Guru Dev (or heavenly teacher), om".

Cranberries - Zombie

Another head hangs lowly,
Child is slowly taken.
And the violence caused such silence,
Who are we mistaken?

But you see, it's not me, it's not my family.
In your head, in your head they are fighting,
With their tanks and their bombs,
And their bombs and their guns.
In your head, in your head, they are crying...

In your head, in your head,
Zombie, zombie, zombie,
Hey, hey, hey. What's in your head,
In your head,
Zombie, zombie, zombie?
Hey, hey, hey, hey, oh, dou, dou, dou, dou, dou...

Another mother's breakin',
Heart is taking over.
When the vi'lence causes silence,
We must be mistaken.

It's the same old theme since nineteen-sixteen.
In your head, in your head they're still fighting,
With their tanks and their bombs,
And their bombs and their guns.
In your head, in your head, they are dying...

In your head, in your head,
Zombie, zombie, zombie,
Hey, hey, hey. What's in your head,
In your head,
Zombie, zombie, zombie?
Hey, hey, hey, hey, oh, oh, oh,
Oh, oh, oh, oh, hey, oh, ya, ya-a...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HAM家拎 - LMF

你報導日日淨係亂咁報導
失實既手法 誇張既內容
血肉模糊分開幾節放係頭版當砌圖
藉口話求事實 其實個個爭銷路
有事你地無晒立場 唔識公正報導
又話風水唔好 又話鬼鍊咁嘈
原來係 你個鼻生得唔好
你眉尖又額窄出事晌個樣度
今日既頭版倫常慘劇案
但係你將焦點放係佢老豆o個度
你憑D乜野咬定人係唔好
人地好唔好你係要中立至好

跟住揭到娛樂版o個度
o個度有大波 o個度有勾佬
o個度有老作 o個度有嗌交
o個度有揭人私隱 但D相就矇到睇唔到

我再揭到體育版o個度
點解有賠率印晒晌度
香港足球排百幾 醜到好鬼離譜
踢得好會俾人去賄賂
最緊要睇埋鹹版兼廣告
去邊度叫雞有第六味服務
星馬泰日韓香港定係中國好
好似幫D雞竇去PROMO

唔屌到你以為自己好能型 屌那星
YOU KNOW WHAT THE FUCK I'M SAYING
HAM家拎 HAM家拎
YOU KNOW WHAT THE FUCK I'M SAYING
HAM家拎

喂喂喂你話你係邊個邊個 我唔能識o皮
係 我係覺得你好能型 不過係無賓周
o個隻"母也"型
我唔理你話你有幾能矜貴
係邊度出o黎 又有幾能巴能閉
我淨係睇你做得D乜野出黎俾我睇
你唔能駛大吹大擂又話係邊個個仔
正屎忽鬼 拎住張記者証就以為自己好能有計
又做乜能乜做人你又要分上中下等
我諗我都識分 你唔係人就係一條懵能
要扮某種階層 要落蘭桂坊滾
一能靠昆 正一神棍

睇見你條友 真係隔夜飯都嘔
男人老狗著到姣婆咁周圍走
咁大個人乜野叫做醜 你都唔知
貪錢貪到出晒面就係人都知
煲老藕 做牛油狗
鍾意帶住班狗仔隊周圍咁走
影下大頭影下你班豬朋狗友
香港娛記就係鍾意報導D咁o既瘋狗

夕陽無限好

填詞:林夕
唱: 陳奕迅
作曲/編曲: E.Kwok

多經典的歌后 一霎眼已走
纏綿著青蔥的山丘 轉眼變蟻丘
這個剎那宇宙 拒絕永久
世事無常還是未看夠 還未看透

多好玩的東西 早晚會放低
從前並肩的好兄弟 可會撐到底
愛侶愛到一個地步 便另覓安慰
枉當初苦苦送禮 最艷的花卉 最後化爛泥

夕陽無限好 天色已黃昏
本想去憑愛 去換最燦爛一生
想不到長吻 帶來更永恆傷感
夕陽無限好 卻是近黃昏
高峰的快感 剎那失陷
風花雪月不肯等人 要獻便獻吻

多風光的海島 一秒變廢土
長存在心底的傾慕 一秒夠細數
每秒每晚彷似大盜 偷走的青春一天天變老
只可追憶到 想追追不到

好風景多的是 夕陽平常事
然而每天眼見的 永遠不相似

KMFDM - WWIII

I declare war on the world
War in outer space
I declare war in a nutshell
War all over the place

I declare war on every government
War against all odds
I declare war on your inner sanctum
On your blood thirsty gods

I declare war on the axis of morons
All out war on complacent consent
I declare war on the war against drugs
Rape and Slaughter of the innocent

War on big brother
Warmongers and profiteers
War on your dogma dubya
Armageddon's engineers

War in a heartbeat
I declare war on so-called civilization
World trade globalization
Organized desinformation

War on ambassadors of pretense
War on MTV and CNN
Macdonald's walt disney and bethlehem
On christina britney and eminem

I declare war on the world of anti-choice
On violent unilaterality
On the amassment of murderous high-tech toys
And all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War on the moral majority
On corparate.com imperialism
On mindlessly bumbling stupidity
And police-state terrorism

Short Quote #3

...I don't want to be the slave of "fortune"...
"fortune" that is based on compare with "unfortune"

The Exploited - Alternative

Something's happened what's gone wrong
Going down the dole got to sign on
Millions of kids with nowt to do
You better watch out they're after you

Alternative
I don't wanna join the army
Alternative
I know it's a waste of time
Alternative
No alternative is what they say
Alternative
The choice is mine

Politicians what do they care
They're all money grabbers they're after their share
They don't even care if you get shot
Cause there ain't no way they'll be ther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ie
Alternative
Kill other people just to survive
Alternative
Only the dead have their freedom
Alternative
It's the living that's got to suffer most
Alternative

薩頂頂《萬物生》(漢語歌詞)

作曲:薩頂頂.黃毅
填詞:高曉松
編曲:薩頂頂.黃毅

從前冬天冷呀夏天雨呀水呀
秋天遠處傳來你聲音暖呀暖呀
你說那時屋後面有白茫茫茫雪呀
山谷裡有金黃旗子在大風裡飄呀

我看見山鷹在寂寞兩條魚上飛
兩條魚兒穿過海一樣鹹的河水
一片河水落下來遇見人們破碎
人們在行走身上落滿山鷹的灰

藍藍天哪灰灰天哪爸爸去哪了月亮是家嗎
睡著的天哪哭醒的天哪慢慢長大的天哪奔跑的天哪
紅紅的天哪看不見啦還會亮嗎媽媽天哪
是下雨了嗎媽媽天哪別讓他停下媽媽天哪

2Pac - Keep Ya Head Up

Little somethin for my godson Elijah and a little girl named Kerim

[Verse One:]

Some say the blacker the berry, the sweeter the juice
I say the darker the flesh then the deeper the roots
I give a holler to my sisters on welfare
Tupac cares, if don't nobody else care
And uhh, I know they like to beat ya down a lot
When you come around the block brothas clown a lot
But please don't cry, dry your eyes, never let up
Forgive but don't forget, girl keep your head up
And when he tells you you ain't nuttin don't believe him
And if he can't learn to love you you should leave him
Cause sista you don't need him
And I ain't tryin to gas ya up, I just call em how I see em
You know it makes me unhappy (what's that)
When brothas make babies, and leave a young mother to be a pappy
And since we all came from a woman
Got our name from a woman and our game from a woman
I wonder why we take from our women
Why we rape our women, do we hate our women?
I think it's time to kill for our women
Time to heal our women, be real to our women
And if we don't we'll have a race of babies
That will hate the ladies, that make the babies
And since a man can't make one
He has no right to tell a woman when and where to create one
So will the real men get up
I know you're fed up ladies, but keep your head up

[Chorus]

Keep ya head up, oooo child things are gonna get easier
ooooo child things are
get brighter [2x]

[Verse Two:]

Aiyyo, I remember Marvin Gaye, used to sing ta me
He had me feelin like black was tha thing to be
And suddenly tha ghetto didn't seem so tough
And though we had it rough, we always had enough
I huffed and puffed about my curfew and broke the rules
Ran with the local crew, and had a smoke or two
And I realize momma really paid the price
She nearly gave her life, to raise me right
And all I had ta give her was my pipe dream
Of how I'd rock the mic, and make it to tha bright screen
I'm tryin to make a dollar out of fifteen cents
It's hard to be legit and still pay tha rent
And in the end it seems I'm headin for tha pen
I try and find my friends, but they're blowin in the wind
Last night my buddy lost his whole family
It's gonna take the man in me to conquer this insanity
It seems tha rain'll never let up
I try to keep my head up, and still keep from gettin wet up
You know it's funny when it rains it pours
They got money for wars, but can't feed the poor
Say there ain't no hope for the youth and the truth is
it ain't no hope for tha future
And then they wonder why we crazy
I blame my mother, for turning my brother into a crack baby
We ain't meant to survive, cause it's a setup
And even though you're fed up
Huh, ya got to keep your head up

[Chorus]

[Verse Three:]

And uhh
To all the ladies havin babies on they own
I know it's kinda rough and you're feelin all alone
Daddy's long gone and he left you by ya lonesome
Thank the Lord for my kids, even if nobody else want em
Cause I think we can make it, in fact, I'm sure
And if you fall, stand tall and comeback for more
Cause ain't nuttin worse than when your son
wants to kno why his daddy don't love him no mo'
You can't complain you was dealt this
hell of a hand without a man, feelin helpless
Because there's too many things for you to deal with
Dying inside, but outside you're looking fearless
While da tears, is rollin down your cheeks
Ya steady hopin things don't fall down this week
Cause if it did, you couldn't take it, and don't blame me
I was given this world I didn't make it
And now my son's getten older and older and cold
From havin the world on his shoulders
While the rich kids is drivin Benz
I'm still tryin to hold on to my survivin friends
And it's crazy, it seems it'll never let up, but
please... you got to keep your head up

Short Quote #2

譬如工畫師 分布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 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 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 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 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 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 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 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 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 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 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 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同 色 同 款   六 跑 車 黑 夜 飛 馳 遭 截 查 2009/08/01Apple Daily

六 部 同 色 同 款 的 白 色 思 域 Type-R 跑 車 , 昨 凌 晨 在 賽 車 熱 點 何 文 田 公 主 道 飛 馳 , 警 方 接 報 設 路 障 終 於 在 港 島 大 潭 道 近 石 澳 迴 旋 處 截 獲 六 車 , 初 步 懷 疑 跑 車 曾 作 非 法 改 裝 , 全 部 拖 走 扣 查 , 事 件 中 暫 時 未 有 人 被 捕 。

極 速 達 234 公 里
截 獲 的 六 部 思 域 Type-R 同 為 白 色 新 車 , 其 中 五 部 去 年 出 廠 , 一 部 本 月 初 出 廠 , 價 錢 平 均 28 萬 元 。 思 域 Type-R 只 有 水 貨 車 , 1988c.c. 直 4DOHC 引 擎 , 200 匹 馬 力 , 由 0-100 公 里 需 時 6.8 秒 , 極 速 234 公 里 , 深 受 飆 車 一 族 所 愛 。
昨 凌 晨 零 時 , 目 擊 者 發 現 六 部 跑 車 在 公 主 道 飛 馳 , 由 於 它 們 同 色 同 款 加 上 轟 隆 隆 的 引 擎 聲 , 漆 黑 中 惹 人 側 目 。
警 方 接 報 懷 疑 有 人 非 法 賽 車 , 於 是 在 多 個 地 點 設 路 障 截 查 , 最 後 在 大 潭 道 近 石 澳 道 迴 旋 處 截 獲 該 些 車 輛 。
六 部 車 內 共 有 10 名 男 女 , 車 上 或 各 人 身 上 也 沒 有 可 疑 物 品 ; 由 於 未 有 證 據 證 明 他 們 參 與 賽 車 活 動 , 只 懷 疑 跑 車 作 非 法 改 裝 , 經 調 查 後 各 人 准 予 離 開 , 但 車 輛 被 拖 走 檢 驗 。

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zoom.html?sec_id=4104&i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0731/large/31la6p51newa.jpg

NOFX - Eat the meek

Why must we stay where we don't belong
Why must we stay where we don't belong

Because there's never gonna be enough space
So eat the meek, savor the taste
It's always gonna be a delicacy
Lick your chops and eat the meek

Why must we stay where we don't belong
Why must we stay where we don't belong, don't belong

The factory mass producing fear, bottled,
Capped, distributed near and far
Sold for a reasonable price
And the people, they love it, they feed it
Brush with it, bathe with it, breathe it
Inject it direct to the blood
It seems to be replacing love

Why must we stay where we don't belong
Why must we stay where we don't belong, don't belong

Because there's always gonna be token truth
Forgotten code discarded youth
You know there's always gonna be pedigree
One own the air one pay to breathe

Why must we stay where we don't belong
Why must we stay where we don't belong

Why must we stay where we don't belong, don't belong

Short Quote #1

you can read all you know, but you don't know when you go

Cat Stenvens - Father and Son

Father
Its not time to make a change,
Just relax, take it easy.
Youre still young, thats your fault,
Theres so much you have to know.
Find a girl, settle down,
If you want you can marry.
Look at me, I am old, but Im happy.

I was once like you are now, and I know that its not easy,
To be calm when youve found something going on.
But take your time, think a lot,
Why, think of everything youve got.
For you will still be here tomorrow, but your dreams may not.

Son
How can I try to explain, when I do he turns away again.
Its always been the same, same old story.
From the moment I could talk I was ordered to listen.
Now theres a way and I know that I have to go away.
I know I have to go.

Father
Its not time to make a change,
Just sit down, take it slowly.
Youre still young, thats your fault,
Theres so much you have to go through.
Find a girl, settle down,
If you want you can marry.
Look at me, I am old, but Im happy.
(son-- away away away, I know I have to
Make this decision alone - no)
Son
All the times that I cried, keeping all the things I knew inside,
Its hard, but its harder to ignore it.
If they were right, Id agree, but its them you know not me.
Now theres a way and I know that I have to go away.
I know I have to go.
(father-- stay stay stay, why must you go and
Make this decision al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