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台灣42萬雙失青年 不讀書不工作 「尼特族」較港多近20倍 明報專訊 2009/09/22

不就學、不就業的「尼特族(NEET)」(類似香港的雙失青年)已成為各地青少年失業的普遍議題。據台灣學者估計,台灣「尼特族」達42萬多人,佔青少年的12.3%。


「尼特族」(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簡稱NEET)一詞最早使用於英國,指16歲至18歲終日無所事事的年輕族群,類似美國所講的「歸巢族」,大陸說的「啃老族」。


「尼特族」與失業者不同的是,他們對於沒有工作並不感到焦慮。


專家憂埋社會隱患


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周玟琪在其《就業安全制度的缺口》論文中,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01年資料,15歲至24歲未升學、未就業人數,粗略估計台灣12.3%青少年屬「尼特族」,人數約42.7萬人;若依2005年大專畢業生一年後就業情調查,大專生有高達16.8%是屬於「尼特族」。


台灣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副教授李易駿對台灣「尼特族」現象憂心忡忡,他指年輕人不婚、不育、不生、不養、不工作,「究竟在做什麼」?而「尼特族」首要面臨的問題是「錢從哪裏來」?他擔心這些不就業的青少年誤入歧途,從事非法活動,成為社會隱憂。勞委會職訓局也指出,由於少子化,「尼特族」現象及高學歷高失業會愈來愈嚴重。


大陸30%成年人由父母供養


統計顯示,中國大陸在2005年16歲至29歲未就業的人數約有886萬人,雖然只佔3.62%比例,不過依據「老齡科研中心」的公布,大陸有高達30%的成年人是屬於被父母親供養的「啃老族」,他們在家裏吃老人的、用老人的,覺得天經地義。


而據香港勞工及福利局本月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15至24歲失學失業(雙失)青年由2007年的2.16萬人,升至去年2.25萬人,急升4.2%。其中20至24歲雙失青年按年升近14%,達1.31萬人。


明報駐台記者彭孝維專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