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前言和後語,老話與舊話/文﹕馬家輝

溫家寶先生在記者會上回答香港記者提問,對昔前兩度提及的「深層次矛盾」道出了五點解答,儘管僅是提綱挈領,卻仍算是有了方向,可見有備而來,早把香港問題放在心上。


細察溫總理的五項答案,前三點以經濟發展為本,第四項指向民主政治,最後一環則屬於社會民生。按照中國政治表述習慣,尤其在所謂太平年代的政治氛圍,當國家領導人發言述意,通常是「先簡後深」,即傾向把相對容易處理或接受的意見說在前頭,愈是被放在後面的話語,則愈比較接近核心;有些時候,說在前頭的意見甚至附帶發揮煙幕或釋稀作用,雖非無涉宏旨,但更重要的是能夠借之對比、襯托出後話的關鍵地位。


因此,我們不妨這樣排定「溫五點」的緩急順序﹕為香港經濟找尋光明的發展出路固然重要,但在所謂「包容」所謂「共識」所謂「團結」所謂「穩定」的前提下「按照《基本法》的規定循序漸進地發展民主政治」更為重要;然而最重要的畢竟是,把民生搞好,把教育搞好,讓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照顧得高高興興。


其實也唯有如此排序始能充分理解(嗯,若搬用內地術語,便是「吃透」)國家領導的五項提綱。


前三點是大勢所趨


後兩點才是真正深層次矛盾


「溫五點」前三項所說的香港經濟發展方向本來就是大勢所趨,除了主張「慢慢發」的社運人士或會反對,特區上下想必沒有太大異議;國際金融中心也者、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也者、服務業優勢也者、加強與珠三角聯繫也者,皆是香港必走之路,已屬列入新高中通識課程裏的基本常識,除非溫總理掌握了內幕消息,知道此路不通,珠三角不肯跟咱們香港加強關係或內地其他城市不願讓香港成為這個中心那個中心,否則實在看不出有什麼「深層次矛盾」可言,反正特區政府努力推動就是了,毋庸國家領導人憂心掛心,他也本來不必多提常提。可是,民主政治和社會民生比較傷腦筋,不可不說,但如果他僅把這兩者點破,又易引起疑慮焦慮,所以最佳辦法是先把常識說在前頭,然後才在後話抒發真意。


由這角度看,溫家寶先生念茲在茲的「深層次矛盾」議題,看似五項,實只兩則,那就是民主政治和民生民心。


在香港推動民主政治,一直以來各路英雄灰熊連最起碼的民主概念和政治詞彙都有意無意地製造嚴重分歧,所以沒法不長打爛仗,一打就是十多廿年。譬如說,什麼才算「公平選舉」?功能組別小圈子到底公不公平?什麼樣的速度才符合「循序漸進」?這麼清晰明瞭的問題在香港居然仍被爭論,且還經常成為國際笑柄,豈能不讓國家總理煩心費心,豈能不令他屢次明示暗示特區首長予以妥善處理。對於此等問題,溫先生心底必有答案,他雖然沒有也不肯告訴你,但其對此高度關注確是事實,如果曾蔭權及其笑臉下屬不開誠佈公在香港推動真正民主進程、不認真創造具備實質意義的民主發展平台,只顧揣摸或錯摸上意,一味以拖字訣或高壓手法排拒異己,那便非常對不起國家領導了。


至於改善社會民生和提升教育素質,其之所以為「深層次矛盾」,理由同樣明顯,別忘了香港是個極度貧富懸殊的所謂「國際都會」,勞動階層既無最低工資保障,也沒有集體談判權利,商業市場亦欠公平競爭規管,發水樓地產商橫行,老百姓購買力直跌,教育政策則先是橫行之後再直衝,例如中學語文政策,例如大學課程體制,朝三暮四,暮五朝七,尤其雖然高官們口口聲聲呼籲「愛國」,中國歷史和文化卻竟被踢出中學生的必修名單,如此種種,其亂也,其偽也,其導致民怨沸騰也,又豈止「深層次矛盾」五字所能形容,眼光精準的溫家寶先生當然要說話了,唯望曾蔭權和他的下屬們能夠好好聽之行之實踐之。


貪污腐敗


影響政權的鞏固


話說回來,或許「先簡後深」的語意分析法不僅適用於「溫五點」,亦可用來解讀溫家寶的另一番言談。


溫總理不是在記者會上如常地舉起食指、語重心長地說「我非常感到擔心,如果發生通貨膨脹,再加上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貪污腐敗,足以影響社會的穩定,甚至政權的鞏固」嗎?前三項是因,後兩項是果,而在前三項因裏,根據「先簡後深」原則,最後一點「貪污腐敗」應最令他擔憂;在後兩項果裏,同理,「影響政權的鞏固」最為令他焦慮。溫先生是明白人,他深切懂得,「貪污腐敗」足令政權不穩,身為國家領導人,身為曾經跟隨趙紫陽工作的共產黨資深同志,一念及此,他的眉頭只好再皺得緊些、緊些,再緊些。如果本屆兩會要選領導發言金句,我相信此番話語就是了。


然而我同時相信,因果關係有時候不妨倒過來想想,說不定在此刻中國,正因政權欠缺開放的輪替平台,政權過於鞏固,許多參政主政的人遂可全不把民意或只需假裝理會一下民意便可繼續參政主政,故才令「貪污腐敗」普及到幾近失控。這是共業式的結構問題,亦可說是中國的「深層次矛盾」,溫總理再憂心再努力,眉頭皺得再緊再緊,恐怕亦孤掌難鳴,難以改善。真的,民主政制的良法美意正在於不容許任何人的政權過度「鞏固」,好令參政主政人的每四年感受到實質的選舉威脅,由此不敢造次放肆、不敢胡為亂為。想想這點因果道理,我們或可加深明白中國的應有去向。


恩格斯在1881年寫過這段話﹕「老的套語變得沒有意義了,老的口號已被推翻,老的萬應靈藥已經失效了。各個階級的有思想的人,開始看到必須開闢一條新的道路,而這條道路只能是走向民主制度的路。」


溫總理當然是有思想的人,我們不必懷疑他的看路眼光,只不過,往前邁步的速度可能要多快一點。這回他在記者會上引述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實在整整四年前的人大閉幕會上早已對外國記者說過,這是老話舊話了,路,尤其最後十里,確是難行,但最重要的,終究是行而不是說。


(附記﹕3月4日的筆陣標題應是「如果沒有民選,我不會想到民眾這麼重要。——去台中市聽聽胡志強講話。」作者引述胡先生言論時按鍵有誤,缺了「沒有」二字,謹對讀者和胡先生致歉。)

沒有留言: